爆火的Kimi,抢了谁的生意?
一个仅成立一年的创业公司,一群顶着名校光环的90后,做出了一款效果出众的大模型产品,让整个AI圈震动。自从妙鸭相机短暂出圈后,国内的大模型行业,已经很久没出现爆款产品,Kimi填补了这一空白。
最让人意外的是,A股股民也来凑热闹,各大炒股群讨论Kimi概念股,流量激增导致Kimi服务器宕机。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虽然热度减退,但身边依然有人在讨论Kimi。北京一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告…
图片1: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
图片2: 图源 / kimi.ai官网截图
最大的亮点是它支持超长文本输入,一开始是20万字,后来增加到200万字,而当时纵观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没有一个能超过10万字的。这在用户体验上最大的变化是,你给大模型投喂资料,不用再把文件拆分成好几个了,直接丢进去就行,它都能很快读懂,还能“大海捞针”定位其中的信息,告诉你某个信息出现在哪一页。看到这,Kimi的用途很明确了——长文本阅读和分析概括,可以理解为AI搜索+文档总结。它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帮助我们处理信息,偏实用导向,不是用来吟诗作画、聊天娱乐的。这个定位,决定了Kimi的使用者主要是打工人。Kimi官方介绍文档中提到了六类人群:学术科研人员、互联网从业者、程序员、自媒体与内容创作者、金融和咨询分析师、法律从业人员。他们有个共性:要处理大…
图片3: 图源 / kimi.ai官网截图
谁在用Kimi? Kimi是一个面向C端用户的智能助手,善于读长文、搜网页,主打功能包括整理资料、解读文件、辅助编程、文案写作等,被网友称为ChatGPT中文平替。因为有ChatGPT在前边教育市场,还有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讯飞星火等大厂推出的产品相互内卷,Kimi提供的这些功能,其实很多人之前或多或少了解过。但对比之下,像Kimi一样让很多人自发使用,不只是厂商自吹自擂,还能让2亿A股股民狂欢的国产大模型产品,此前没有过。 Kimi呈现给用户的东西很简单:一个像百度搜索一样的搜索框,“文件…
图片4: 图源 / 零一万物官网
Kimi做对了什么? 月之暗面不是国内最早那批做大模型的公司,在它之前,百度的文心一言作为ChatGPT之后第一个亮相的国产大模型,被认为最接近ChatGPT。此外,阿里的通义千问、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智谱GLM,都已迭代了好几轮。 但除了厂商们的主动发声,国内一直没有出现C端用户真正认可、愿意自发为之宣传的产品。 一大乱象是卷参数、刷榜单。 几乎每家在发布产品时,都要把GPT拉出来对比一波,找到几个指标把GPT超越——比如,中文能力。GPT成了靶子,被国产大模型轮番吊打。但业内人都知道,论综合能力,国内没有一个大模型能超越GPT4。 “刷榜”是大模型行业公开的秘密。国产大模型乐于刷榜,经常在各种榜单上排名第一。但多位做榜单测评的业内人士告诉「定焦」,大部分排名没有太大参考意义,跟“刷题”一样,不代表真实…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爆火的Kimi,抢了谁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