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诺奖得主:大模型是记忆还是理解?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将自然世界比作众神的游戏,比如国际象棋——我们不知道游戏规则,但却可以观察棋盘,也许只是其中的一角,然后根据这些观察,试图找出游戏规则。
费曼的比喻,道出了科学研究的核心,也生动描绘了许多经济学家的工作,他们同样致力于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洞悉隐藏的模式和规律。
当我们谈及人工智能,尤其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大模型,似乎也能看到同样的影子。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Data-Centric AI)正在改变着人类组织和解释信息的方法,并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改变信息获取方式的潜力。那么,大模型能否像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一样,从数据中提炼出全新的理论,实现真正的科学发现?
对此,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核心理念可以追溯至伽利略时代,都是通过构建世界模型并基于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了这一过程。
萨金特教授在写于 2023 年 10 月的工作论文《Sourc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表示,他所理解的「人工智能」,是指那些旨在完成「智能」任务的计算机程序,而这些任务过去是由像伽利略、达尔文和开普勒这些拓展了人类认知边界的先驱完成的。很多机器学习技术利用数据、概率论和微积分来推断模式,而设计机器学习芯片、算法和代码的程序员,则是在再现(copy)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带着对人工智能和科学发现的疑问,以及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独特视角的期待,机器之心在 2024 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对萨金特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
…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专访诺奖得主:大模型是记忆还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