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长卷(一):大国重算
编者按:“中国AI到底发展得怎么样了?”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问题,也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但这些答案有着普遍的缺陷。它们往往只抽取一两个片段或案例,用非常取巧,甚至有点抖机灵的方式,极端唱好或者唱贬中国AI。
事实上,所谓的中国AI产业覆盖面非常广泛。每个领域有各自的发展特点,产业优势以及产业局限性,很难用过分简单的方式,来概括事实上非常复杂的AI产业。
或许,复杂的问题就应该有详细的答案。就像一幅小画,画不尽中国广袤的山水。
想要探寻中国AI的底色,需要梳理来龙去脉,需要回看一步一景,需要去画一幅长卷。
今天我们都知道,驱动AI算法工作的“燃油”是AI算力。尤其当深度学习算法发展到了预训练大模型阶段,AI算力已经成为整个AI领域的最大成本开销。根据相关数据,算力成本要占到大模型训练成本的70%左右,在大模型推理阶段则高达95%。
如果说,AI产业是一间工厂,那么AI算力就是工厂所需的煤和石油。更为致命的是,这些“煤和石油”的供应处在一种半垄断状态。在这次AI复兴当中,英伟达用GPU占据全球AI算力市场的主导地位。英伟达的高端AI算力不仅成本高昂,供不应求,但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AI产业来说,能否确保其供应稳定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在算力贵且不稳的前提下,中国AI产业却涌现出了巨大的AI算力需求。根据相关数据预测,2030年全球AI算力的需求将达到2020年的500倍。其中,中国AI算力的增长是主要驱动力。目前阶段,中美之间的AI算力差不多是1比1.5。种种迹象显示,未来两国间的AI算力需求将拉平,甚至中国反超。
成本高昂、供应不稳,需求激增,这三点勾勒出了中国AI算力的整体发展背景。
AI算力就是生产力。在种种令人不安的局面下,中国AI开始了聚沙成塔般的算力突围。
2017年,是人工智能第三次兴起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AlphaGO实现了对人类棋手的全面胜利,自动驾驶被广泛看好,深度学习算法四处开花。而这一切算法表现的背后,都离不开AI算力的支持。
这一年,英伟达拉开了股价飙升,AI算力产品频繁迭代的大幕。谷歌开始在云上布局TPU等自研算力。全球半导体产业开始看到AI算力这个极具想象力的新方向。
而与此前历次半导体风口不同的是,这次中国的从业者们没有后知后觉,待产业成熟后再加油追赶,他们选择了抢跑。
在2017年10月,海思打造了麒麟970,把端侧AI算力带到了华为手机。11月,中国科学院和寒武纪共同发布了新一代产品,其中包括面向手机与云端的AI处理器。这在当时被称为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
如果说,这些芯片还更多集中在端侧场景,不能直接对标英伟达提供的高端AI算力,尤其是AI训练算力,那么到了2018年,情况就正式发生了改变。
2018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构成全站全场景AI主体的,是两款华为自研的AI芯片,也就是当年发布了用于推理的昇腾310,以及预告中的昇腾910,伴随着昇腾这个名字的出现,华为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一系列布局开始浮现出来。
彼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还没有开始。中国科技界不会料想到科技封锁的大棒即将迎面而来,更不会料想到AI算力这个还非常新颖、前沿的概念,居然会在几年后成为美国反复操纵,极力打击的中国科技“命门”所在。
如果没有华为对AI机遇的预判,昇腾在AI算力上的抢跑,或许后面的故事,就会是另一个走向。
2019年到2022年,中国AI算力发展进入第二阶段。简要概述这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就是把AI芯片变成了AI算力。
提及AI计算,很多朋友会有种疑惑,一方面国产AI芯片似乎非常多,时不时就能看到相关报道,但另一方面却又都说AI算力卡脖子。其中的问题,就在于芯片和算力是有区别的。
芯片需要能够量产,能够变成板卡、服务器、小站等计算产品,还需要具备全套的软件生态来帮助用户进行调用、开发,需要与各个应用场景进行适配,证明可用性。在这一系列问题都得到解决之后,还需要形成足够大的市场规模。
要顶着性能没有英伟达好,成本、生态、商业信任全都没有优势的逆境走向市场,国产AI算力这条…
…强的AI芯片优势。由此,异构智算开始成为企业和数据中心新的需求。
这三根“足”,给中国AI算力带来了某种稳定性。经过极限情况下的多年经营与发展,今天中国AI算力谈不上充沛与廉价,至少有了可以遮风挡雨的稳固。
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应用AI算力的综合门槛正在降低,AI算力的选择在增多,异构协同能力在加强,并且熟悉了昇腾与海光DCU这样能够直接替代英伟达GPU的存在。中国AI是否会因为算力而陷入生存僵局,已经不再是个问题。
总结一下,在AI算力层面,我们有办法,但办法不够好,其实也不够多。
然而换个角度想想,幸好我们有方法,否则麻烦就大了。
依靠精准的预判抢跑,在多重助力下超高速发展,在外部压力下极限成型。
智算,终成国之重器。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