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被逼着上市?
文章来源:定焦
上市了,然后呢?
定焦(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很多人从来没体验过自动驾驶,但自动驾驶公司正在抢着上市。
今年以来,已有十多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启动上市流程。
最新上市的是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8月8日登陆港交所,当前市值114亿港元;即将上市的是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文远知行,招股完成后就会在纳斯达克挂牌。
在它们后面,还有明星项目小马智行、Momenta,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的头号玩家地平线,以及从A股转战港股的纵目科技。另外,做车路协同的蘑菇车联,也已筹备IPO一段时间了。
这一波上市潮,背后有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也有投资人退出的现实压力,趁着潮起抓紧上市,企业才有机会把自动驾驶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只是,做自动驾驶的公司太多,资本市场可能需要消化一会。
新一轮上市潮来了
今天的上市潮,源于8年前的创业潮。
2016年前后,中国突然涌现出一大批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比如在最火热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小马智行、Momenta、AutoX都创办于2016年,文远知行的前身景驰科技,以及因合伙人内讧被清盘的Roadstar(联合创始人周光后来另起炉灶成立了元戎启行),都成立于2017年。
2018年我们曾在南方的一座小镇里体验过Roadstar的无人车,车是改装的,还不像今天这样成熟,后排有个员工拿着个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跳动的代码和行车可视化图像,虽然简陋,但车辆已能自动驾驶、自动变道、无保护左转。这在当时已非常先进,只是想不到Roadstar没多久就清盘了。
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黑芝麻智能是2016年。2018年下半年,我们曾与黑芝麻智能创始人…
image source
能亏掉的钱不多了
我们上述提到的所有自动驾驶公司,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
这在自动驾驶行业不稀奇,因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大,商业化前景不明朗,变现周期很长。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公司早期都是在为爱发电。
从文远知行在招股书中公开的数据,我们可以窥见自动驾驶公司的财务处境。
从2021年至2023年,文远知行的营收分别为1.38亿元、5.28亿元、4.02亿元,2022年是这家公司营收的顶点。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1.50亿元,同比减少17.8%。同期,文远知行的净亏损分别为10.07亿元、12.99亿元、19.49亿元,逐年扩大,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8.82亿元。
亏损的一大原因是研发开支太高。2021年至2023年,文远知行每年的研发开支都比公司收入高——三年累计研发开支22.6亿元,而收入加起来只有10.68亿元。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持续砸钱,而收入却越来越少。正在筹备上市的小马智行、Momenta,大概率也是类似的情况…
image source
无人驾驶资本不爱了
一家公司在二级市场公开挂牌上市,从私人公司变成公众公司,意味着融资范围大大拓宽了。让新的投资人带着钱参与进来,便是上市最直接的意义。
因此,看一家公司是否吃香、在市场上有多受追捧,就看它在IPO发行时,能吸引到多少新的投资人,投资人认购的热情有多高,以及最终能融到多少钱。
文远知行更新的招股书显示,本次美股上市计划融资4.4 亿美元。这个金额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是今年来规模很大的一次中概股IPO,毕竟,今年上市的大部分中概股都只融到几百万美金,金额过亿的屈指可数。
不过,这4.4亿美元中有3.2亿美元属于定向增发,性质跟一级市场融资差不多,剩下的1.2亿美元,博世表示有意愿认购1亿美元,而博世是文远知行D轮的投资人,也是其合作伙伴。
这样算下来,文远知行实际从公开的二级市场上融到的钱非常少,基本是靠老股东和老朋友撑场面。
根据发行价和股数推算,文远知行目前估值约50亿美元。在2021年12月的最后一轮融资中,文远知行投后估值44亿美元。也就是说,两年半过去了,文远知行的估值只涨了6亿美元,而且这个最新估值还得在IPO时接受检验.
image source
从当前的行情看,二级市场对新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热情不算高,公司上市时要做好股价破发的准备。
黑芝麻智能在8月登陆港股时,是以未盈利“特专科技”公司的身份上市的,属于港股引进的第二家,但开盘时股价就破发了,当天股价下跌27%。截至8月15日,黑芝麻智能的市值为114亿港元,已跌破此前C+轮融资时超过170亿港元的估值。
当然,黑芝麻智能的股价下跌,也与港股整体行情走向有关。
无论如何,自动驾驶公司光有技术还不够,得证明自己的商业化能力。在大规模商业应用来临之前,它们得先养活自己。
何宇华说,从创造的收入来看,现在很多自动驾驶公司都撑不起估值。相比之下,市场更愿意相信那些有封闭场景、接地气、有成熟的商业模型的公司.
8年前的那波创业潮,很多自动驾驶公司建立了非常宏大的愿景,它们对外讲述的故事是要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一开始就主打L4级无人驾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明星项目都是从Robotaxi切入的,当年做过各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测试。
时至今日,完全无人驾驶何时商业落地还没有统一共识,自动驾驶公司只能先找场景落地,比如,跟汽车厂商合作,把重点放在技术难度相对更低的乘用车高阶辅助驾驶。
以小马智行为例,它在2020年就成立了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业务部门,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运营场景简单,更容易落地。2022年,小马智行新成立辅助自动驾驶业务部门,与乘用车厂商展开合作。现在,小马智行多条腿走路,一边研发,一边赚钱。
在各大创业赛道里,自动驾驶算是人才密度极高、技术难度极大、变现周期极长的行业之一,这是一个需要梦想和愿景的行业,更需要资本有耐心。
这一波上市潮,或许会给行业带来一次洗牌。潮水退去,我们才能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