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苦,创业的AI 科学家最懂
创业9个月不到,李洋光是技术研发投入就烧光了2000万元,8月现金流断裂后,离开大厂,曾经想“用AGI改变世界”的李洋,创业未半,中道还背上了债务。
“AI创业必须找靠谱的商业化负责人,创始人也得亲自跑市场。
”李洋告诉字母榜(ID:wujicaijing),在离开大厂拿到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后,他在团队组建起来的第3个月才开始寻找市场合伙人,但找到靠谱的商业化“搭子”,似乎比从投资人口袋里拿钱还难。
动辄大厂某战略高P、某业务市场负责人,光鲜履历让李洋看的一愣一愣,但创业9个月,李洋的商业化搭子口条一流,但就是打动不了客户,李洋才发现,声称大厂市场负责人的搭子,不过负责过某条业务线,对AI产品的客户并不了解,甚至阐释不清技术逻辑。最终,李洋为了还债,不得不亲自下场跑客户。
而从卷大模型到卷应用,国内科学家投身AI创业的技术大牛越来越多,李洋的搭子困惑实际上正揭示了,如今的AI科学家创业再度面临着刘自鸿难题。
作为最早一批“科学家创业”的代表,刘自鸿的开局与杨植麟、稚晖君高度相似。作为柔宇科技创始人,斯坦福背景的刘自鸿归国创业,曾经创造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更吸引了包括IDG资本、深创投、中信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追捧。
但过于自信自身曲面屏技术的刘自鸿,身兼数职,在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同时抓着商业化,撞上曲面屏难以量产、曲面屏手机销路受限的现实,在5月迎来破产清算,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天才科学家创业的刘自鸿,做了太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
踩着刘自鸿的肩膀,稚晖君作为智元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每次露面都只与新产品上线挂钩,找到商业化搭子,专注负责技术研发,成为了当前AI科学家们创业的一致选择。
图源:AI制作
不过,找搭子只是第一步。
10月尚未结束,根据第三方APPGrowing数据,为了拉新,Kimi10月前20天内投放金额已经高达1.1亿元,Q3总投放金额为1.5亿元;MiniMax旗下的星野Q3总投放也超过了6500万元。
相比起背靠大厂的字节豆包Q3投放2个亿、腾讯元宝Q3投放8000万元,在这场AI 烧钱大战中,AI 创企们究竟还能打出多少子弹,不免令外界担忧。
“现在AI产品拉新最难的就是保证用户长期留存,本质上是因为现在的AI产品都并不属于刚需,但拉新后,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实现营收。”某明星AI创企产品拉新相关人员告诉字母榜,对于融资分分钟过亿,舍得花近亿元投流拉新的AI企业们而言, AI技术或许真的能改变世界,但创业的AI科学家们,首先得活下来。
同是科学家创业,AI创企们,无论出身大厂还是师承名校,都选择了与刘自鸿不同的入场姿势。
在组建创始团队初期,创始人们就坚定地“不为爱发电”,把找商业化搭子刻进了基因。
同是天才少年,创建折叠屏手机“鼻祖”柔宇科技的刘自鸿,身兼董事长、CEO、首席科学家数职,联合创始人刘姝威多次表示希望其退出管理层,专注于柔性技术研究,也遭到了刘自鸿的拒绝,“既要、又要”之下,却连柔宇曲面屏的量产问题都难以解决。
自称“i人”的稚晖君则仅在智元担任CTO的角色,出现在智元机器人发布会上的他,更多承担着技术代言人的角色。
而近期被OPPO收购的波形智能,其创始人姜昱辰也是典型的技术型创业代表,博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她专攻自然语言生成,开发的“蛙蛙写作”也是首批国内用AI写小说的垂类AI产品。
姜昱辰告诉字母榜,在她参与蓝驰创投训练营时,彼时已经在准备创业的她,认识了出身腾讯产品经理的万磊。而对用户和商业化更为熟悉的万磊,也随后成为了波形智能的联合创始人。在CEO姜昱辰负责Weaver大模型技术迭代的同时,万磊则把时间都花在了沟通用户和对接需求上。
“组一个AI创业团队很简单,找一间办公室,拉上初期几千万的融资就能马上把项目干起来,但找一个商业化负责人,得划上百份简历。”李洋亦表示,尽管奥特曼备受争议,但OpenAI的成功,离不开奥特曼的运作,无论是找到了微软这一大金主,还是持续营销造势,AI从技术到落地,离不开专业商务负责人的推动,国内90%以上的AI项目,在创业初期也必然会吸引有大厂产品或市场经验的合伙人入场。
图源:AI制作
而在创业伊始就找搭子的AI科学家们,也有着区别于刘自鸿理想主义式的实用主义思考。
作为科学家,刘自鸿无疑是成功的,柔宇科技的柔性技术路径区别于三星等国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下,造价也远低于业内同行。
但完美主义的刘自鸿带领公司融资9轮,却迟迟未推出能带来现金流的产品,更没有拿到任何一家手机或平板大厂的订单,2019年,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产量31.4万片,销量却仅有5.27万片。
杨植麟作为国内科技领域技术信仰派的代表人物,2023成立月之暗面,今年3月就推出了长文本大模型kimi,即便融资额动辄过亿,公认不缺钱的杨植麟,5月就在Kimi小范围灰度测试打赏功能,金额从5.2—399元不等。
同样拿到腾讯、阿里等大厂投资的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则分别在2023年6月和9月,推出主打海外的AI虚拟人物聊天的Talkie和主打AI陪伴的星野,据公开数据,Talkie累计下载近1400万次,总营收近83万美元,星野也有包…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大模型的苦,创业的AI 科学家最懂
install_url
to use ShareThis. Please set it in _config.y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