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ryX将在2024年GSX展示边缘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MemryX,一家领先的边缘人工智能加速器提供商,将在2024年GSX展示创新的新解决方案,GSX是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安全行业首要活动,时间为9月23日至25日。图片{ width=60% }


MemryX将在公开展示其领先行业的MX3 Edge AI加速器的若干能力。其中一个演示将展示基于人工智能的目标检测,针对81个分开且同时运行在每秒30帧的视频流。另一个演示将是由Network Optix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管理系统(VMS),提供增强安全性和改善运营效率。

“我们很高兴在今年的GSX会议上与MemryX联合进行演示,” Network Optix的商业发展副总裁詹姆斯·科克斯说道。“演示展示了Nx企业视频操作系统(Nx EVOS)和Nx AI Manager如何使用户能够轻松构建和部署基于视频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使用由MemryX人工智能加速器驱动的边缘设备,规模达到企业级。”

其他合作伙伴解决方案包括Dynics、J-Squared和Unigen。“Dynics计算机以其在工业环境中稳定的性能和可靠性而闻名,现已融合了MemryX技术,” Dynics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德·加特说。“这种整合将先进的人工智能功能置于前沿,实现在边缘直接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应用。使用MemryX,Dynics系统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复杂任务,提供更快速的洞察力和提高的运营效率。这一强大的组合定将彻底改变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

在2024年的GSX展示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宝贵的机会,了解边缘人工智能加速在安全应用中的变革潜力。到目前为止,这些解决方案通常使用图形处理单元(GPU)。相比之下,单个MemryX Edge AI加速器模块效率更高,提供了10倍的功耗降低,能够无风扇运行,并且拥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系统成本。

GSX 2024的参与者被鼓励访问MemryX的展台(#2444),了解公司的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改变边缘人工智能部署的机会。要了解更多关于MemryX解决方案及其在GSX 2024中的参与情况,请访问MemryX网站memryx.com,或GSX网站gsx.org。合作伙伴信息可以从Network Optix(networkoptics.com)和Dynics, Inc(dynics.com)获得。

探索AITechPark,了解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AITech新闻的最新进展,以及来自行业专家的深刻更新!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一年拿下4500万用户,西语用户自己的“ChatGPT”

文章来源:白鲸出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pp_uhcjWG30h_qpFIm2Vg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前些日子出炉的 2024 上半年 a16z Top50 AI App 榜单中,有一个有点陌生的产品 Luzia,排在了第 25 位,压过了字节的豆包、Perplexity 等多个知名产品。

按 MAU 排名的 AI App 榜单中Luzia 排名第 25

Luzia 是一款 AI ChatBot,于 2023 年 6-7 月上线,主要目标为西语/葡语市场。


与其他 AI ChatBot基于网站或 App 不同,Luzia 首先在 WhatsApp 和 Telegram 中上线,大概半年之后,2023 年底,Luzia 又推出了独立的 App,目前全球 DAU 达到 50 万,Top3 市场为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均在拉美。

Luzia 背后的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西班牙的初创企业 Amperity,根据 Amperity 自己的说法,Luzia 全平台用户为 4500 万。作为一个最初只有三个人,且没有大厂背景的创业公司,进入的又是 AI 领域竞争最激烈的 ChatBot 赛道,能取得相对不错的用户数据,让我们对于 Luzia 的历程格外好奇。

完整内容请查看原文链接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起底AIGC概念股:退潮之后,谁在裸泳?

文章来源:硅基实验室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k71L8MkEOIS6UAcRiGOZw

生成式AI技术狂飙一年多以后,A股市场的「AIGC概念股」正在经历一场集体的「去泡沫」。

截至9月12日收盘,相比去年的涨幅,今年以来,万得AIGC概念指数(8841660.WI)和ChatGPT概念指数(8841669.WI)已分别下跌30.70%、30.34%,一位科技分析师指出,人工智能指数的回撤主要是由于短期涨幅过大,且大多数标的并没有可观的业绩兑现。


不过,全球人工智能还在飞速发展。2024上半年来,从年初的Sora爆发,开源阵营与闭源阵营的论战,小模型与大模型的并行发展再到各类层出不穷的AI终端发展,为了让大模型落地,新的竞争已经开启了。

借势AI,无论是被写进财报与业务里的新故事,抑或是以概念进行市值管理,尚在发展早期的AI产业似乎给…


(部分内容被省略)


盈利能力堪忧外,经历了一年多的狂飙,AIGC概念股的热度正在消退,究竟是真概念,还是蹭概念,裸泳者或已出现。

去年,有不少企借势AIGC成为「香饽饽」,但在今年,截至9月12日收盘,我们统计了这55家企业的股价变化发现,年初至今,仅1只个股涨幅超20%,大多数都一片「飘绿」,其中股价跌幅最大是一家名为鸿博股份(002229.SZ)的企业。

熟悉AIGC「卖铲人生意」的,对这家企业一定不陌生。因为傍上英伟达,布局算力生意,这家主营业务为彩票印刷的企业靠着倒卖英伟达的算力和芯片,和百川智能、MiniMax 等明星大模型企业签下算力大单,成为2023年的现象级个股。

但好景不长,2024年4月,鸿博股份火速解聘了旗下负责算力生意的英博数科CEO周韡韡及多位核心高管,据「新浪科技」报道,鸿博股份此前与英伟达等联合筹建的「AI赋能中心」也迎来了变故。

1
2
3

![鸿博股份解聘英博数科前CEO周韡韡](http://www.jesonc.com/FhtppUK4dUstpLBhZ6B3xal6wKHY)

眼看他起高楼了,眼看他楼塌了,或许可以用来形容这家跨界而来的「算力黑马」的无常命运。

不过,除了跨界玩家外,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部分内容被省略)


每一轮技术周期,人们似乎总是高估短期的影响,低估长期的影响。面向未来,一个行业共识在于,无论是家底厚,抑或是家底薄,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相关技术上的坚定投入与快速迭代,不仅决定短期的技术商业化能力,从长期来看,它也决定一家AIGC企业能走多远。

在55家AIGC企业中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来看,有16家企业投入超1亿元,占比接近三成;7家企业投入超10亿元,占比约占1成,超百亿的仅有中国移动一家,半年研发费用就花了近120亿元,海尔智家和美的集团等家电龙头在研发端的投入也超过了50亿元。

从研发费用投入前10的企业名单来看,大模型的研发布局速度和广度和研发投入呈现正相关关系——科大讯飞(002230.SZ)、三六零(601360.SH)、金山办公等都十分注重研发投入,从研发强度…


---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https://gptnb.com)。

阿里投了一个电商对话式 AI,去年收入涨了 5 倍

文章来源:投资实习所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rAVdu_F4AqoehM0GbBBsA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先说一下 Google 的 AI 笔记应用 NotebookLM 最新做的一个更新,我觉得很有价值,而且这个模式未来应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新推出的是一个叫 Audio Overviews 的新功能,该功能可将你的笔记、PDF、Google 文档、PPT、甚至网站链接里的内容,转化为由两个虚拟 AI 主播进行的语音对话,就像是两位播客主播那样的对话,而且讨论的内容是基于你提供的内容由 AI 生成。


我简单体验了一下,真的是非常方便,因为它不是直接按照原文给你读出来,而是用 AI 理解内容后生成一个对话,这对于我们理解很多比较长的内容或者比较专业的内容就容易很多了,比方说一些论文。

图片

甚至我直接将我写的中文文章链接丢给它,它也给我转化成了一个类似播客的对话,只不过对话是用英文进行的,未来如果支持中文了话这个应该会非常方便。

当然,在 NotebookLM 里,它也具备将内容进行各种处理的能力,比方说总结、与它进行对话提问等,这些都是基本的 AI 能力。我觉得 Google 将它放到这个看似非常小的笔记应用里,也挺有意思的。

继续说 AI 客服或者叫对话式 AI 这块,我之前已经介绍过不少这块的产品,比方说《对话式语音 AI 的天花板来了,Hume AI 再拿 5000 万美金融资》。

其中两个产品不仅完成了新的融资,而且收入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比方说《华人团队 6 个月 300 万美金 ARR,对话式语音 AI 开始做收入了》和《Midjourney 官宣做硬件,又一对话式语音 AI 连续完成 2 轮融资》。

而对话式 AI 与电商领域的结合,同样迎来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阶段,我前两周在 Memo 网站上介绍过一个位于香港和新加坡的对话式 AI 产品,不仅再次融了 700 万美金,并且其 ARR 在一年半时间增长了至少 4 倍,从不到 200 万美金增长到了快 900 万美金。

它主要应用于商务社交领域,扮演的角色就是利用基于 AI 的聊天功能,卖家可以扩大客户服务规模,以应对大量用户,同时保持自身运营的精简。

此外,它还为流程增加了一个程序化层,通过分析提供更多洞察,了解哪些有效、哪些无效,以及何时对不同受众采取何种自动化响应。

而最近,阿里巴巴也领投了一个对话式 AI 产品,估值达到了 1 亿美金,其收入在去年增长了 5 倍,今年估计又会翻一番。做的事情也比较类似,利用 AI 实现电商品牌与客户沟通的自动化,在各种消息平台上实现无缝互动,帮助电商品牌在任何消息平台上销售产品和服务。

它能自动与潜在客户和客户进行对话,还能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议,确保客户发现他们喜欢的产品,并帮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客户。

简单来说,就是 AI 扮演了类似客服的角色,但是又比人工客服承担了很多,实现了整个销售过程,除了售前售后的服务外,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它在了解客户的喜好后还能……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9月19-20日,在成都这场盛会遇见本年度你的超强创投产业人脉

随着”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迎来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作为极富活力的新一线城市,包容创新、宜商宜业的成都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拥抱AI浪潮。


今年5月,《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发布,提出“力争今年再造一个千亿产业,三年规模再翻一番,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AI 风口之下,全国竞相角逐,成都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布局AI赛道,成都有哪些新鲜实践?让我们一同在2024DEMO CHINA这场盛会中寻找答案,一起捕捉最耀眼的AI新星。
从2007年起,DEMO CHINA每个秋天都会准时与科技创投界的从业者相逢,在多座城市留下创变者的足迹。4年前,大会首次走进成都,为当地带来一批最具成长性、创新性的企业,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今年9月19-20日,DEMO CHINA将重返锦官城。
AI改变创投、产业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世界正迈进一个崭新的纪元。今年DEMO CHINA以“Rise of Transformers”为主题,便是期待在新的技术和产业周期里发现更多创变者,助力他们崛起成为新的星辰。

80+前沿企业&SUPER DEMO

作为DEMO CHINA最具历史传承的环节,SUPER DEMO见证了无数创新企业的惊艳亮相。在今年大会上,星际营新锐AI之星加速计划、高通创投-红杉中国创业大赛、2024淡水河谷绿色创新计划将同期举行。80+前沿企业接连登台,技术趋势与创新商业场景在此一览无余。

知名嘉宾&深度论坛

每年DEMO CHINA既是创业者的主场,也是投资人的盛会。围绕国资引领、耐心资本、高校基金促进产学研联动、ESG价值投资等行业热点,今年大会将举办2024最受赞赏的投资人论坛,届时200+机构的嘉宾、代表将齐聚成都。

年度榜单&瞩目奖项

2021年创业邦隆重推出“最受赞赏的风险投资机构”评选活动,在业内首次以“同行评议”的评审方式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受赞赏的风险投资机构。2022年创业邦首次推出“创投机构ESG最佳实践奖”以此表彰机构在践行ESG投资理念方面取得的成果。今年,这两份榜单评选已进入倒计时,最终上榜及获奖名单也将在大会现场揭晓。

自2021年DEMO CHINA开始,Banglink作为大会专属对接场景,持续助力大企业、投资机构、创新企业精准对接业务与投融资。今年我们已经收到比亚迪、康宁显示、施耐德电气、中国移动、矢崎集团、一汽红旗、FORVIA佛瑞亚、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一汽奔腾、吉利汽车、加特可、东风汽车、百事、正泰集团、摩根大通等企业的创新合作需求,他们将在大会现场与创新企业1V1对接。
目前2024DEMO CHINA首轮嘉宾已经确定,更多嘉宾、精彩环节、链接及展示企业持续揭晓中。扫描图中二维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即可免费报名,9月19-20日,来现场遇见更多精彩内容与未来机遇!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美国CFA:多数员工害怕生成式AI,抢走自己饭碗

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发布了2024雇主对生成式AI看法的报告。本次对管理资产从 50 亿美元到超过 1000 亿美元的投资公司的 200 名代表进行了深度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高达 85% 的雇主明确看到了制定行业范围内 生成式AI 标准和伦理准则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因为 82% 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此类标准确实阻碍了 生成式AI 在行业内的更快推广。

在具体的障碍方面,16% 的雇主将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视为 生成式AI 部署的最大绊脚石。他们担心,在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隐私泄露和安全漏洞,从而对企业和客户造成潜在的风险。

13% 的雇主认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和工具是制约 生成式AI应用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培训员工,提升他们对 生成式AI 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劳动者对生成式AI的态度方面,68%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公司的员工对人工智能表现出好奇,愿意探索这一新兴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

60% 的人也表示员工对 生成式AI 感到焦虑,担心这一技术会对他们的工作岗位产生影响,或者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

48% 的受访者注意到员工对 生成式AI 存在抵制情绪,可能是由于对新技术的不了解或者对潜在风险的担忧。

例如,在一些案例中,员工可能担心 生成式AI 会取代他们的工作,导致失业;或者担心技术的应用会导致工作流程的改变,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

这些复杂的态度反映了员工在面对 生成式AI 时的内心挣扎,也提示企业需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消除他们的担忧,促进技术的顺利应用。

此外,CFA还深度介绍了生成式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能为行业带来很多技术创新以及重塑工作流程。

在投资决策方面,生成式AI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和资产特性。例如,使用 生成式AI优化资产配置,能够实时分析各种资产的表现和市场动态,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精准的资产配置建议。这有助于提高投资组合的绩效,降低风险。

在风险管理领域,生成式AI 可以增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的深入挖掘,这些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潜在的风险因素,为金融机构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例如,在信用风险评估中,生成式AI 可以分析借款人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等多维度数据,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

在客户服务方面,生成式AI 可以实现投资策略的个性化定制。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和风险偏好,可以为每个客户量身打造适合的投资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生成式AI 驱动的研究工具和尽职调查也能够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

此外,生成式AI 在市场分析中也有广泛应用。利用情感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对市场新闻、社交媒体等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捕捉市场情绪的变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及时的市场洞察。

例如,某金融机构通过生成式AI 对海量的财经新闻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市场热点和潜在的投资机会,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OpenAI 发布“草莓”模型!不卷训练卷推理了,理科能力评测达到“博士级”

文章来源:硅星GenAI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EZs7e35EKH01gEE0aibKQ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传闻中的“草莓”模型终于问世!北京时间今日凌晨,OpenAI官宣发布o1-preview,其全新推理模型系列的首个预览版。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新模型专注于复杂任务推理,能在科学、编程和数学等领域解决比以往模型更难的问题。


使用速度比GPT-4o慢,价格也更高,同时发布的还有小尺寸经济版本o1-mini。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开发者如果达到tier 5级别,也可以立即通过API 调用这两个模型,只是成本较高:o1-preview每百万输入标记15 美元,每百万输出标记 60 美元。相比之下GPT-4o 的对应费用分别为5美元和15美元。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01 擅长复杂推理,STEM技能堪比博士

据 OpenAI 称,o1 与 GPT-4o 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更擅长解决复杂问题。在回答问题前会像人类一样花更多时间思考,产生一条长的内部思维链,并向用户解释推理过程。

经过训练,它还能优化思维过程、尝试不同策略以及识别自身错误,因此幻觉也相应减少。

在测试中,新模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具有挑战性的基准任务上可以媲美博士生表现,数学和编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链接:https://www.aixinzhijie.com/article/6846686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每天都是最新最大最强,你对AI麻了吗?

文章来源:湃客工坊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Pw1KmgEHYgfq8UtaEy3EA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我们终于等来苹果发布的史上第一台 AI 手机。人们的期待值提前被拉满后却发现,突破性创新是没有的,除部分英语国家以外的用户,与 Apple 智能也是暂时无缘的。


早在一年半以前,黄仁勋就表示:一个崭新的计算平台已经被发明出来,而 AI 的 iPhone 时刻已经开始。不过,这个计算平台指的是 ChatGPT,并且至今还没有第二个同样强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做 AI,就这么难吗?AI 领域的竞争格局,是群雄逐鹿还是寡头垄断?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发展 AI 的期待,都给了谁?
瑞银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OpenAI 推出的智能聊天机器人 ChatGPT 用两个月时间,月活用户就突破了 1 亿,TikTok 完成这个目标用了 9 个月时间。硅谷知名投资机构 a16z 发布过 3 次 AI 应用百强榜单,ChatGPT 次次都是第一。因此,在最受关注的 Top10 公司中,OpenAI 的热度指数是第二名的近两倍。苹果作为被提及第二多的公司,不是因为 AI 的成功,而是它的 AI 进展太让人们着急了。这家向来以科技创新著称的公司,虽然宣传调门依然很高,但如今明显变得疲软乏力。“苹果自救”“真急了”“内忧外患”“AI 时代的窘境”……AI 时代,哪怕是科技巨头,不卷也不行。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 3 家中国公司也在标题提及最多的前 10 里,腾讯紧随其后,排在第 11 位。这些传统的互联网巨头企业铆足了劲卷AI,谁也不想在AI时代落后。还有一些年轻的AI公司,虽然缺少规模和先发优势,但也做出了一些亮眼的产品,甚至产品比公司更有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就是“Kimi”。在“AI产品榜”发布的8月国内AI产品榜中,第一、二名分别是字节的“豆包”和百度的“文心一言”,而第三名“Kimi”出自月之暗面这家2023年才成立的公司。在我们所分析的稿件标题中,“Kimi”被提及的次数是月之暗面的5倍。此外,Minimax和智谱和月之暗面一样都属于生成式AI时代的新“AI四小龙”,同样拥有进入榜单前10的产品。但年轻公司的突围,也是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据媒体报道,“Kimi”在B站几乎关联了用户可能搜索“AI”的所有词条,营销给出的CPA(Cost Per Action,用户转化人均成本)报价,高达30元左右,让其他在B站投流的AI公司倍感压力。

创作者在标题中提及最多的并非OpenAI的CEO奥尔特曼,而是总与他针锋相对的马斯克。过去一年来,马斯克不仅和奥尔特曼经常隔空互怼,建议OpenAI更名为“ClosedAI”,还指控OpenAI违反合同并向法院提起诉讼。马斯克是太闲,还是太理想主义?对于马斯克的指控,OpenAI声称,如果案件开始进行审前事实调查和信息共享,马斯克将利用该诉讼来获取OpenAI的“专有记录和技术”。也有声音指出,OpenAI也想借此击垮马斯克的人设。实际上,AI早已成为各领域利益相关者的必争之地,马斯克也已经手握不少AI拼图:去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大模型Grok-2、脑机交互Neuralink、超级计算机Dojo以及特斯拉10月将发布的Robotaxi等等。

商业领域的厮杀从不缺少注意力。而AI领域的学术大佬也有不少动态。4月,“AI教母”李飞飞联合领导的团队发布了《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在湃客平台上,一篇有关的报道点击量位列前30。此后,李飞飞开始了空间智能方向创业的消息被广泛报道。有关图灵奖获得者、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的报道还要丰富得多——从发布研究论文、入选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Fellow名单,到在社交平台X上“狠批”Sora、和马斯克隔空开启“骂战”…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AI每天都在进步,但普通人还关心吗?
对AI有一定关注的人一定能够回想起,2月中旬,中国人还没过完春节的时候,OpenAI推出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就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刷屏。影视行业变天、现实不复存在等声音一时不绝于耳。此外,Stable Diffusion 3、谷歌的Gemma等新的大模型和产品也在2月不断出现。Meta在2月初公布了“史上最强财报”,还宣布了有史以来的首次股息派发。但AI上半年的高光时刻也结束在2月。此后4个月间,都再没有任何技术产品能像Sora一样出圈。创作者对AI报道的热情还在上涨,但读者的热情“退潮”已经先一步出现——整体点击量明显下滑,6月的点击量指数中位数几乎只有2月的一半。虽然技术和产品都还没出现新的颠覆性、革命性变化,但AI资讯的标题,仍然试图用“最大”“最强”“最新”等夸张的词汇吸引读者点击。“我们都很受不了现在AI自媒体三天一颠覆、两天一革命这样的风格。”今年一档对谈AI时代“积极行动者”的播客节目中,主播调侃道。读者看多了夸张的言辞,会腻吗?我们从湃客平台上半年3517篇相关报道标题里,筛选出12个较为夸张、语气强烈的高频词。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可以看出,读者仍然可能被“最强”“最火”“最大”“震撼”“重磅”等表述吸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大多有所减弱。而“最新”虽然在标题里出现得最多,但对于提升文章点击量来说,作用并不大,相关文章的点击量指数中位数甚至低于其他文章(标题里不含这12个高频词)的中位数。毕竟,新闻的本质就是“最新”的事件、动态、现象。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AI的流量密码:搞笑、冒犯、抢饭碗
当下这个阶段,多数人面对AI的可能状态是:可以聊两句,但聊不深;会有些关心,但关心得不多。人工智能学界和业界每天都在发表新的研究论文,但普通人更关心哪些新的AI产品和工具便于使用;AI渗透进医学、生物等领域,已经带来了一些科学突破,但一句“AI会让程序员失业吗?”会让AI看起来能力更强,也更有威胁性。我们通过K-means主题聚类分析,将3517篇文章归为23个主题大类(包含“其他”),并根据不同主题下文章的点击量中位数,对各主题的读者喜好度进行了排序。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我们发现:创作者写得最多的主题,大多和AI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关,覆盖了学术发现、技术研究、公司和产品动向等方面。毕竟,AI一天,人间一年。这半年里,各种AI产品层出不穷、密集发布,学术研究也相当活跃。根据美国乔治城大学的数据分析平台ETO在今年5月发布的AI调查报告,2017—2022年期间,全球一共发布了125.5万篇与AI相关的英文技术论文。而ChatGPT和Sora走红以后,相关研究必然又会快速增长。然而,相比国外的AI公司、产品和动向,读者们更加关心中国的情况。相比AI本身,读者更关注的是被AI影响的行业和职业。点击量最高的两个主题——汽车和电商,看上去无关AI,但紧密关系着普通人的生活,也因为AI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未知和话题性。创作者的对AI动态的热情追踪和读者的冷静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我们回溯千禧年以来的技术热潮,狂热后的“技术冷静期”往往伴随着非理性繁荣到理性发展的转变。对于新技术而言,公众的相对冷静或许是件好事。

著名科技学者凯文·凯利在创作者“甲子光年”的访谈中表示对AI真正的担心是“武器化”“AI领域存在一些我们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如果说这样的担忧还是远虑,普通人已经有了自己的近忧。根据澎湃新闻今年3月的《人工智能公众态度调查报告》,54.8%的被调查者对于AI应用在看病诊断等医疗卫生领域的决定权会感到不安,41.8%的被调查者会担忧AI应用在人事管理领域上,如录用和辞退员工。并且,有50.5%的受访者“有点认同”AI是有可能失控的,觉得不存在AI失控的人,只有14.4%。今年上半年,技术也已经引发了一些赤裸裸的现实问题:李一舟的AI课程被打假;AI换脸诈骗案件频发;AI画作挤占了画师的生存空间……今年上半年,AI相关的话题也频繁出现在热搜上。其中,技术带来的“机遇”与“风险”相伴相随。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除了对人类的影响以外,AI只是凭借自己的魅力也能让普通人产生兴趣,会“整活”的AI才会“讨喜”。在湃客平台上点击量指数最高的前3篇文章里,两篇都和“AI”整活有关。AI创作者的赛道上,已经衍生出了一种风格流派,专门测试或者挖掘用AI做出的各种“鬼畜”视频,如今已经流行起了人类模仿AI的“反向整活”。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马斯克追击万亿OpenAI

文章来源:爱范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L2Q-XZ_1cwDPynqCNRVPw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OpenAI很强,要给这种强悍标一个数,那这个数可能是1500亿美元。

当地时间9月11日,彭博社报道称,OpenAI正在以150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向投资者筹集65亿美元,还在商谈以循环贷款的形式向银行借款50亿美元。


OpenAI要融资的消息从八月底就开始传出,彼时媒体曝出的消息是“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筹集几十亿美元”,这已经给了外界不小的震撼。毕竟在去年底,员工出售现有股份时,OpenAI的估值是 860亿美元。

而据此前的消息来看,参与OpenAI本轮融资的巨头,除了微软之外,还有苹果和英伟达。估值大升、巨头押注,足见OpenAI的号召力。

故事的另一面,是OpenAI惊人的烧钱速度,和内忧外患的处境。

OpenAI上一次重要的融资发生在2023年1月,微软投资了约100亿美元。换句话说,OpenAI在不到两年里,烧掉了百亿美元。此前The Information就曾报道,OpenAI今年的亏损可能达到50亿美元,当时该媒体就预测,OpenAI很快就会需要融资,不幸言中。

内忧,OpenAI不仅更新速度减慢,还经历着频繁的高管出走。

2023年OpenAI上线GPT商店、发布GPT-4,忙得不亦乐乎。今年已经走过一大半,OpenAI的新产品多有热度没实物,Sora官宣于今年初,到现在连大规模测试都还没有进行;传闻许久的新模型“草莓”则更是神秘异常。

与此同时,11位联合创始人中,仍在OpenAI工作的只剩下2位。近日,GPT-4o和GPT-5背后的关键人物Alexis Conneau宣布离开OpenAI。

外患,谷歌、微软等巨头变相收购OpenAI的竞对们、硅谷的其他明星AI初创公司,Inflection AI和Character AI都已经有了实际上的“东家”。

更麻烦的是老冤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已经从和OpenAI打嘴仗,变为真刀实枪地近身肉搏。

马斯克创办的xAI成立仅仅15个月,已经成为了OpenAI最强有力的对手之一。今年5月的B轮融资结束,xAI不仅以60亿美元单笔融资仅次于OpenAI,其估值也达到24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OpenAI的估值第二高的AI初创公司。

论产品,xAI的Grok模型经过多次迭代,目前Grok 2的性能表现已经紧追GPT-4。

就在明面上的战事胶着之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9月3日宣布,包含10万张英伟达H100的超算集群Colossus已经正式上线,论规模世界第一。

算力扩张服务于宏伟目标,Grok 3已经在路上,马斯克扬言要在今年年底开发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

长久困于算力的OpenAI已经和微软一起展开多个新的数据中心计划,或扩建已有的微软超算,或建立新的设施,更曾被曝有百万英伟达芯片的…

完整内容请查看原文链接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刚刚,GPT-4o关键人物离职创业!曾在OpenAI最早提出构建「Her」

OpenAI 最早提出构建「Her」的那个人,刚刚宣布离职创业了。

图片

今年 5 月份,OpenAI 发布了震惊世界的 GPT-4o。


这个模型可以跨越文本、视觉和音频,以一种非常自然的形式和人类语音对话,延迟低到与人类在对话中的响应时间相似。而且,它允许用户随时打断,并能感知和回应用户的情绪。因此,该模型发布后,很多人说科幻电影《Her》中的场景照进了现实。

图片

此次离职的 Alexis Conneau 就是 GPT-4o 项目的关键人物之一。离职前,他是 OpenAI 音频 AGI 研究负责人,也是 OpenAI 最早提出 Her 愿景的人。他在领英的个人简介中写道,他是「专注于多模态和音频 AGI 的人工智能研究员,在 OpenAI 领导了『Her』的研究(GPT4-o 和 GPT-5),这是首个原生集成音频的 GPT 模型。」

图片

关于离职后的创业方向,Conneau 还没有透露详细信息。但在被问及「AGI 时间表」时,他回答说自己更想追求「通用情感智能(Gener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AGEI)」。

图片

Conneau 的离职帖子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相信很多 VC 已经开始行动了。

图片

有意思的是,直到 Conneau 离职,他参与构建的 GPT-4o 还没有向全部用户开放,目前只有部分 ChatGPT Plus 用户可以使用(此前有消息称今年秋季向所有 Plus 付费用户开放)。

图片

同时,他的离职也加重了外界的疑问:最近那么多人离职,OpenAI 到底发生了什么?

图片

Alexis Conneau 个人经历

Alexis Conneau 本科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法国的工程师大学,在法国各类院校中常年排名第一),也在该校拿到了硕士学位。之后,他又获得了巴黎 - 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的机器学习硕士学位。这一阶段,他打好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教育基础。

图片

之前有报道称,他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学习的是纯数学,并且他喜欢思考数字。而当时,科技行业已经将数字游戏变成了一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艺术形式。所以当他毕业时,他选择了科技。

2015 年,Conneau 加入了 Facebook 在巴黎的新人工智能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在美国顶尖科技巨头的全球扩张行动中成立的:每个人都想在全球最有才华的研究和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将他们招揽过来。2019 年,Conneau 拿到了他的博士学位。

图片

之后,Conneau 先后在 Facebook AI Research 、谷歌和 OpenAI 工作,并在文本和语音神经网络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

图片

他的主要成就如下:

  • 在 OpenAI 通过 GPT-4o 创建了第一个版本的「Her」。Conneau 表示,是他将这一愿景带到了 OpenAI,并与一位同事合作,(几乎)从零开始构建了这个音频 LLM 研究。
  • 创建了首个能够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翻译文本和转录语音的神经网络(无监督 MT 和 ASR)。
  • 为文本和语音构建了通用的多语言掩蔽语言模型表示(XLM-R、Wav2vec 2.0 XLS-R)。
  • 在 Meta 和谷歌推广这些语言模型表示,通过文本分类、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等各种应用影响了 10 亿用户。
  • 发现了「零样本跨语言迁移(’zero-shot cross-lingual transfer)」的概念,证明多语言语言模型在单一语言上经过微调后,可以在其他语言上有效运行(XNLI、XLM)。
  • 开源 Facebook AI Research 最受欢迎的基础文本和语音掩蔽语言模型(XLM-R 和 Wav2vec 2.0 XLS-R),可在 Hugging Face 上获取。

此外,他还曾在 EMNLP(2017 年、2018 年)和 SLT(2022 年)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并在 JMLR、NeurIPS 和 ICML 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过论文。他的工作极大地增强了服务于数亿人的文本和语音系统。

三年前,《华盛顿邮报》为他写过一篇专题文章。

图片

报道链接: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1/07/01/humans-ai-language-advances-risks/

关于 Conneau 新公司的信息,我们将跟进报道,敬请期待。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