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era发布新的AI助手以推动宝贵的数据洞见

随着引入基于AI的SQL、BI和ML助手,Cloudera致力于加强AI能力
新功能将在AWS Washington, D.C. Summit的537号展台展出
Cloudera是数据、分析和AI的真正混合平台,今天宣布推出三款新的AI驱动助手,帮助客户加快数据、分析和AI业务应用的开发并获取更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图片{ width=60% }


借助这些新功能,Cloudera扩展了其AI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客户能够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洞见。

随着GenAI的崛起,能见度和采用率大幅增加,企业正在努力快速开发数据、分析和AI业务应用,并将AI的潜力转化为可衡量的业务影响。通过Cloudera的新AI助手,企业可以比以往更快地将值得信赖的数据、分析和AI应用投入生产,同时扩大能够访问这些工具的员工范围。这种强大的组合使企业能够更快地推动整个业务的AI计划,并赋予更多用户能力,在日常角色中利用数据驱动的洞见。

每家公司都希望利用AI的潜力,但模型的好坏取决于它们所经过训练的数据。据Gartner®称,“到2026年,GenAI将每年减少最多20%的手动密集型数据管理成本,同时使四倍多的新用例得以实现。”但是,我们认为企业需要适当的支持才能利用这一机遇。

Cloudera的三款新AI助手如下:

  1. SQL AI助手:Cloudera的SQL AI助手旨在解决通常与编写复杂SQL查询相关的挑战,使组织中的用户能够成为SQL专家。有了SQL AI助手,用户只需用通俗语言描述所需内容,助手便会使用高级技术如提示工程和重新增强生成(RAG)找到相关数据。然后,助手将编写并优化查询,甚至以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查询。通过消除导航SQL语法的障碍,SQL AI助手使企业能够将重点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 从数据中获取洞见。
  2. Cloudera数据可视化中的AI聊天机器人:Cloudera数据可视化中的AI聊天机器人旨在直接与企业数据对话,提供深入的、超越BI仪表板典型显示的上下文化业务洞见。聊天机器人直接驻留于Cloudera的仪表板和报告中,这些报告是使用Cloudera数据可视化创建的,利用仪表板背后的可用数据的上下文,向企业提供更深入、更可操作的洞见。用户只需用通俗语言提出问题,AI聊天机器人会智能匹配相关数据和可视化。
  3. Cloudera机器学习中的Cloudera Copilot:Cloudera Copilot由预训练的LLMs提供动力,旨在帮助解决通常涉及将AI和ML模型部署到生产中所遇到的挑战,从数据整理到编码。通过与130多个Hugging Face模型和数据集的无缝集成,Cloudera Copilot支持从头到尾的AI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加快数据科学、模型开发和微调。这使企业能够加速机器学习的发展,并更快地看到业务价值。

“AI和ML技术的黄金时代带来了无限的潜力,但我们仍然看到各行业在从AI中获取宝贵洞见方面存在着重大挑战”,Blue Badge Insights的Andrew Brust表示。“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新的前沿,企业需要有效地将AI用于业务应用。这正是Cloudera的优势所在,尤其是随着公司继续在整个平台中嵌入AI”。

本月早些时候,公司宣布收购Verta的运营AI平台,进一步巩固了Cloudera的AI和ML领导地位。通过直接将用于SQL、BI和ML的AI助手嵌入到平台中,Cloudera正在为客户揭开企业AI的下一个阶段,为每个用户简化和增强AI和ML体验。

Cloudera将在AWS Washington, D.C. Summit的537号展台展示其最新系列更新,该活动将于2024年6月26-27日在沃尔特E.华盛顿会议中心举行。与会者将第一手看到Cloudera AI助手的威力,并与现场专家讨论Cloudera如何将AI炒作转化为业务现实。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Elias Terman加入YL Ventures担任运营合伙人

全球网络安全风险投资公司YL Ventures宣布任命Elias Terman为公司的运营合伙人,Elias曾是网络安全独角兽Orca Security(YL Ventures的投资组合公司)的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图片{ width=60% }


Elias将利用其丰富的网络安全市场营销和业务经验帮助公司的投资组合企业加速客户和收入增长。

除了在Orca领导市场营销工作,Elias还在网络安全初创公司Uptycs、Integris Software(已被OneTrust收购)、Distil Networks(已被Imperva收购)和OneLogin等公司建立成功的市场营销和推广计划。在Orca,Elias制定和推进了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帮助其实现市场主导地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客户吸引力和对其产品的兴趣。

Elias从事企业家事业,并在为新兴市场创建类别方面拥有坚实背景。他积累了二十年的经验,与具有强劲增长趋势的年轻初创公司合作,帮助它们优化其市场推广策略。

YL Ventures合伙人Justin Somaini表示:“Elias热衷于通过密切指导和实际帮助增强杰出的初创公司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他已经证明能够推动早期业务发展,迅速提高销售管道速度,将是公司创始人最关键阶段的真正资产。”

作为YL Ventures的运营合伙人,Elias将利用这些能力帮助公司的投资组合企业最大限度地扩大客户推广计划,以支持它们的增长。Elias表示:“YL Ventures以其在网络安全行业带来的创新驱动的卓越价值而闻名,远远超出了资本之外,并利用其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安全行业的创新。” “凭借这些基础,我希望扩大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的商机和客户基础,并为那些渴望从早期安全创新中获得价值的安全专业人士带来价值。”

YL Ventures已经在过去十五年投资于早期网络安全初创公司,并致力于帮助其企业家建立公司基础,同时将它们定位为未来全球市场领袖。该公司采用独特的增值策略,通过利用其多学科专家团队来支持其投资组合企业,引导投资组合创始人在最关键的公司构建要素上,包括市场推广、产品-市场契合、客户吸引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运营等方面。Elias的经验和行业背景将显著增强这些努力,确保它们以强大的开端进入市场。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Grid Dynamics发布GenAI工具包以提高开发人员生产力

Key Takeaways:
Grid Dynamics发布了一套工具集,用于端到端自动化多个常见软件开发场景。图片{ width=60% }


这些功能强大的专用工具使Grid Dynamics及其客户能够显着加快传统项目的现代化、新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站点可靠性工程师的生产率。这些新工具提供了一种先进自动化水平,这是常用的GenAI编码助手无法达到的。

Grid Dynamics Holdings,Inc.(纳斯达克:GDYN)(Grid Dynamics)是一家领先的技术咨询、平台和产品工程、人工智能以及先进分析服务提供商,推出了其AI开发人员生产力工具包。这一工具包为常见软件开发场景提供了专业应用,包括应用现代化、功能测试自动化和云部署可观察性。这些专用工具使开发团队能够比通用编程LLM和协作工具更快、更高效地解决相应问题。

此次发布包括三个新工具,用于解决Grid Dynamics客户群中三种需求量大的使用情况。第一个工具,AI应用现代化,执行对传统应用程序的架构分析,生成目标技术栈的详细规范,并在代码中实现这些规范。第二个工具,AI测试自动化,通过分析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生成测试用例并生成测试自动化代码,实现端到端的功能测试生成。第三个工具,云可观察性的AI助理,实现对从云帐户和可观察性系统中收集的数据进行自然语言查询,提高站点可靠性工程师的生产率并缩短解决时间。该工具包具有可插入式架构,可与所有主要的LLM服务提供商以及私有LLM部署集成。

“大多数开发人员已经每天使用GenAI协作工具,但这类通用工具的功能并不能完全发挥GenAI改善开发人员生产力的潜力,” Grid Dynamics技术副总裁Ilya Katsov表示。“我们今天发布的新工具专为更加特定的用例而构建,因此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更显著的生产力提升。我们的工程团队已经在多个项目上使用这些工具,现在我们将这些工具包提供给客户的工程团队。”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Duos Technologies宣布大规模业务扩张

Duos Technologies集团(“Duos”或“公司”)(纳斯达克:DUOT)于6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其业务策略的关键发展。图片{ width=60% }


活动吸引了当地的政要、杰克逊维尔商会会员和关键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活动还通过Duos YouTube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
首席执行官Chuck Ferry宣布,公司已经与一家一级铁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推出其基于订阅的铁路车辆检查系统做准备。该系统已在开发中,并目前在生产和测试环境中与关键铁路运营商合作。他预计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公布更多细节,但Ferry先生透露,Amtrak目前是该系统的用户。Amtrak已委托Duos建造两个复杂的高速系统,预计明年初投入生产,并正在活动期间运送这些系统的第一部分。已经运送的是一个专门的边缘数据中心,用于处理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类似于Duos新子公司即将部署的边缘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将支持两个门户,能够以125英里/小时的速度进行火车的机械分析,并将在60秒内提供可操作的安全数据,提高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
Ferry先生还评论了Duos拥有的丰富经验,包括部署大型复杂项目,如RIP®s、边缘数据中心以及提供支持这类项目所需的电力基础设施。有了这些新的发展,Duos现在参与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部署和电力基础设施等快速增长的领域。根据TD Cowen的首席股权研究分析师Michael Elias的话,“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需求的重新评估,由于过去12个月的数据中心租赁相当于向美国电网新增了整个纽约市”。
“我们很高兴宣布这些开创性的发展,这些不仅强化了我们在铁路安全领域的领导地位,还将我们的技术覆盖范围扩展到新的市场,” Duos首席执行官Chuck Ferry说。“我们与Amtrak的合作以及我们边缘数据中心的部署代表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Duos Edge AI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公司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篇章。”
Ferry先生还宣布,IT老兵和前海军士兵Doug Recker已被任命为新子公司Duos Edge AI Inc.的总裁,任期从2024年7月15日开始。Recker先生简要谈到了他对Duos机会的看法,包括为偏远地区提供边缘数据中心,包括学校和医疗设施。该项目将利用Duos在人工智能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和效率。Recker先生,在电信和数据中心领域拥有30多年的经验,将带领子公司努力向未开发地区提供高速连接和计算能力。
“我很高兴加入Duos并领导Duos Edge AI。我们专注于教育、医疗和农村产业,将有助于推动创新和增长,确保这些社区受益于与主要城市同样的技术进步,”Duos Edge AI总裁Doug Recker说。
要了解公司最新的发展动态或了解Duos的故事及其革命性技术平台,一定要在此处关注或注册电子邮件提醒。有关更多信息,请联系 DUOT@duostech.com 或访问公司网站和社交媒体渠道:网站、LinkedIn、Twitter。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Cloudera发布新的AI助手以推动有价值的数据洞察

Cloudera通过引入AI-Driven SQL、BI和ML助手,致力于加深AI能力
新功能将在AWS华盛顿特区峰会期间在展位#537展示
Cloudera,作为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真正混合平台,今天宣布推出三款全新的AI驱动助手,让客户能够加速开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业务应用,并获得更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图片{ width=60% }


通过这些新功能,Cloudera扩展了其为客户转化数据为可操作洞察力的AI专业知识和能力。
尽管GenAI的兴起在能见度和采纳率上产生了显著增长,企业仍在努力迅速开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业务应用,并将人工智能的潜力转化为可衡量的商业影响。通过Cloudera的新AI助手,企业可以比以往更快地将可信任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投入生产,同时也扩大了能够访问这些工具的员工范围。这种强大的组合使企业能够更快地在整个业务范围内推动AI倡议,并赋予更多用户利用其日常角色中的数据驱动洞察力的能力。
每家公司都希望利用人工智能的承诺,但模型只有所训练的数据好,它们才能够好。根据Gartner®的数据,“到2026年,GenAI将每年将手动密集型数据管理成本降低最多20%,同时实现四倍的新应用案例。”但是,我们认为企业需要适当的支持来利用这一机会。
Cloudera的三款新AI助手如下:
SQL AI助手:Cloudera的SQL AI助手旨在解决撰写复杂SQL查询通常所面临的挑战,并使整个组织的用户成为SQL专家。通过SQL AI助手,用户只需用简单语言描述他们需要什么,助手将使用高级技术如prompt工程和检索增强生成(RAG)找到相关数据。从这里开始,助手将撰写并优化查询,甚至以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返回。通过消除导航SQL语法的挑战,SQL AI助手使企业能够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 – 从数据中获取洞察力。
Cloudera数据可视化中的AI聊天机器人:Cloudera数据可视化内的AI聊天机器人旨在直接与企业数据对话,提供超越BI仪表板通常显示的上下文化业务洞察力。聊天机器人位于Cloudera仪表板和报告中,使用Cloudera数据可视化创建的数据,并利用仪表板背后可用数据的上下文传递更深入、更具操作性的洞察力。用户只需用简单语言提出问题,AI聊天机器人将智能地将其匹配到相关数据和可视化结果。
Cloudera机器学习的Copilot:Cloudera Copilot由预训练的LLMs驱动,旨在帮助解决通常与在生产环境中部署AI和ML模型相关的挑战,从数据整理到编码。通过与130多个Hugging Face模型和数据集的无缝集成,Cloudera Copilot支持AI应用的端到端开发过程,加速数据科学、模型开发和微调。这使企业能够加速机器学习开发,并更快地看到商业价值。
“AI和ML技术的热潮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潜力,但在从AI中获得有价值洞察方面,我们仍然看到各行业存在着重大成长阶段的痛点。”Andrew Brust,Blue Badge Insights表示。“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新领域,企业需要有效地利用AI来驱动业务应用。这正是Cloudera擅长的地方,特别是在公司继续在整个平台中注入AI的同时。”
本月早些时候,该公司宣布收购Verta的运营AI平台,进一步巩固了Cloudera的AI和ML领导地位。通过直接将针对SQL、BI和ML的AI助手嵌入到平台中,Cloudera正在为客户揭示其下一阶段的企业AI,为每个用户简化和增强AI和ML体验。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Cloudera致力于保持领先地位。”Cloudera首席产品官Dipto Chakravarty表示。“我们的新的AI驱动助手消除了障碍,使每个用户能够利用AI的力量。”
Cloudera将在AWS华盛顿特区峰会的展位#537展示其最新一系列更新,该峰会将于2024年6月26-27日在沃尔特E.华盛顿会议中心举行。与会者将亲自看到Cloudera AI助手的强大功能,并与现场专家交谈,了解Cloudera如何将AI炒作转化为商业现实。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6轮融资估值百亿,广州又跑出一个明星IPO

文章来源: 投中网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一家互联网医疗明星公司终于IPO了。

近期,“中国最大线上慢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通过了港交所聆讯,IPO在即。


之所以如此难得的原因有三:

一,方舟云康自身的IPO征程不容易。算上2022年11月、2023年6月两次递表,这是其第三次。

二,过去两年,数字医疗行业遇冷。一方面,宏观政策出现了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缺乏相关配套设施,盈利模式也在探索。

三、近年来,医疗领域的IPO堰塞湖最堵。我之前就看到一组数据,2023年其实有28家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但仍未上市的医疗企业,可以说是2023年赴港IPO数量最多的一个行业之一了。

面对多种不易,方舟云康在资本市场的征程终于突出重围。历经十年发展,方舟云康疯狂“吸金”,在6轮融资中获得包括高特佳、火山石投资在内的众多资本支持,共计拿到13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跻身百亿估值俱乐部。

互联网老炮做慢病管理

方舟云康于2015年广州成立,公司由年仅45岁的谢方敏掌舵。他带着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创办方舟云康,此前,他是百度运营部增值服务总监。再往前,他还供职于线上旅游服务平台艺龙网。

CEO们都爱上学深造,谢方敏又是一个典型。2010年6月,他获得广州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17年和2022年又拿下了香港科技大学和清华的MBA。相传也是在求学深造时发现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巨大空白,谢方敏才打造了方舟云康的运营模式与理念。

谢方敏看好的赛道属于国内慢病服务叠加养老产业的黄金赛道。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不良的生活习惯、巨大的生活压力及睡眠、运动等因素使得年轻人对慢病服务有着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叠加冠心病、动脉硬化等传统老年慢性病,未来国内慢性病管控市场潜力大。

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不足,很多慢性病患者得不到最好的服务。在此背景下,方舟云康构建了H2H (Hospital to Home)智慧医疗业务生态体系,将医疗服务、慢病服务、医患教育和药品服务等,从医院逐步延伸至患者家中,实现患者居家疾病服务,进而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增强医疗服务及时性和药品服务可及性。

同时,公司还通过数据引擎、AI应用、端云混合等前沿技术,已实现了以互联网医院、网上药店、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健康新媒体中心等业务为支撑的互联网慢病服务闭环,能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全病程持续性的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方舟云康的健客平台拥有约4270万名注册用户。2023年,健客平台平均拥有约840万名月活跃用户,H2H服务平台有来自1.5万家医疗机构的超过21.28万名平台注册医生,约有58.8%就职于三级医院,约38.4%的已取得副主任医生或以上职称。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计,方舟云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慢病管理平台。2023年按处方药商品交易总额计,方舟云康在中国互联网对消费者慢病管理市场中排名第一。

逃不过卖药

方舟云康通过旗下的“方舟健客”平台为慢病患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及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其中,综合医疗服务包括患者与医生在线上进行复诊咨询、开具处方等;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是为患者提供药品、保健产品等。此外,借助于用户群体的相关数据信息,方舟云康还为制药公司提供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方舟云康收入分别为17.59亿元、22.04亿元及24.34亿元;亏损分别为3亿元、3.83亿元、1.97亿元。

公司超过五成收入都是靠卖药,成为被外界质疑商业模式的主因。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方舟云康来源于线上零售药店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0.11亿元、12.52亿元和12.97亿元,占比分别为57.5%、56.8%和53.3%。

有意思的是,卖药赚钱的数字医疗公司不止这一家。开头讲的28家中冲击IPO的数字医疗公司中,无论业务模型是否一致,不少都是靠卖药赚钱。比如营收规模最大的圆心科技,主营业务主要是卖药、在线问诊和保险。卖药一项占其全部收入的90%以上,但也是因为卖药的毛利率低,直接导致公司的整体毛利始终没有高于10%。

今年2月递表的健康160(最大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七成收入也是靠卖药。2022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智云健康,是慢病管理第一股,也被媒体指出披着健康管理的外衣卖药。

数字医疗,注定是块难啃的骨头。行业尚属早期阶段,笼罩在盈利困局的数字医疗企业都急需上市获得更灵活的资金,这也是这两年数字医疗企业扎堆上市的诉求。上市之前,“卖药”虽然称不上是高壁垒业务,但却成为了让一众企业活下去的大动脉。显然数字医疗还需要探索更多元的盈利方式。

投后估值过百亿

方舟云康是个不折不扣的独角兽级别的明星公司。2015-2023年,方舟云康共进行了6轮股权融资,引入不乏高特佳、火山石投资、HBM等知名投资机构。

2015年10月,公司启动不到一年就拿到了A轮2000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8.6亿元,投资方包括Crescent Trident Singapore Pte. Ltd.

方舟云康A1轮于2018年5月结束,拿到3.1千万美元,投后估值来到20亿元,股东包括Asia-Pac E-Commerce Opportunities Pte. Ltd.、联盛瀚海有限公司、Xingyu Holdings L.P.及Volcanics Venture Fund, L.P.

其于2019年初完成B轮7.06千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CP Pharmatech Singapore Pte. Ltd.、Trident 2 Healthcare (S) Pte. Ltd.、Asia-PacE-Commerce Opportunities Pte. Ltd.及高特佳。该轮投后估值约32亿元。

2020年时,方舟云康再度在C轮融资拿下4.5千万美元,不过估值却下降至24亿元,股东为Tech-Med Investments (S) Pte. Ltd.及Trident 2 Healthcare (S) Pte. Ltd.

D轮融资于2022年4月完成,当时融了800万美元,估值翻了近4倍火速来到86亿元,股东为CTCB Holdings Limited及亨得利国际。

2023年1月,公司完成D+轮860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近101亿元,投资方包括Prime Orient Holdings Ltd.、Fangrong Management Limited及Celaeno Group Limited。

IPO前,Crescent Trident Singapore持股8.75%,Crescent Point持股为33.23%;联盛瀚海持股为1.06%,Volcanics Venture持股为0.85%,HBM Trident 2 Holdings持股为4.44%,GTJA Investment Group持股为2.15%,CTCB Holdings Limited持股为0.41%。

2022年、2023年并非景气的年份,不少硬科技企业、医疗企业都在新一轮募资中采取了估值回调的动作,但方舟云康在C轮回调估值后又火速翻倍融资,让估值来到百亿级别。2024年,新一轮寒潮袭来,不禁让人担心该估值是否过高。

参照2022年7月上市的“慢病管理第一股”智云健康,其在上市前经过十一轮融资,估值超过157亿元。不过,当前智云健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有些惨淡。当时,智云健康发行价格为30.50港元/股,但上市首日,智云健康即跌破发行价。截至目前,智云健康的股价已跌至2.3美元,剩了一个零头,总市值仅剩14亿。尽管其经历了一轮长时间的下跌,但同样有很多人相信,随着相关政策利好的推出、数字化医疗服务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该低估值会得到修复。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OpenAI正引发全球AI安全热战,我们将如何应对?

最近AI领域发生了一件重磅事件,引发行业内的关注。

北京时间6月20日,OpenAI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伊利亚(Ilya Sutskever)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宣布,将创办一家“安全超级智能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简称SSI)。


“SSI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整个产品路线图,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焦点。我们的团队、投资者和商业模式都是以实现SSI为目标。”伊利亚、科技企业家和投资者Daniel Gross、OpenAI前科学家Daniel Levy在该公司官网发表的联合署名文章中称,“构建安全的超级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问题。我们计划尽快提升能力,同时确保我们的安全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伊利亚透露,该公司已经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直接的安全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只有一个目标和一个产品:一个安全的超级智能。但目前,SSI并未公布公司的股东、科研团队和盈利模式。

实际上,伊利亚离开OpenAI,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与OpenAI 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为核心的管理层存在分歧,尤其是在如何驾驭超级AI、AGI(通用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等问题上存在相反的观点。

其中,奥尔特曼和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倾向于加速商业化,以获得更多资金来支持AI模型的算力需求,力求快速增强AI的力量;而伊利亚等人则希望AI更安全。去年11月,双方矛盾激化,OpenAI上演“宫斗”大戏,结果奥尔特曼和Greg Brockman在短暂离职后重归OpenAI,原董事会中的多位董事离开,伊利亚则在今年5月宣布离任。

对此,国内AI安全公司瑞莱智慧(RealAI)CEO田天对钛媒体AGI等表示,奥尔特曼和伊利亚之间的分歧在于对AI安全的“路线之争”,而伊利亚的新公司就是为了 AI 安全目标而设立的。

田天指出,包括伊利亚、图灵奖得主Geoffrey Hinton等人认为,AI安全问题现在已经到了“非常迫切”去解决的程度,如果现在不去做,很有可能就会错过这个机会,未来再想亡羊补牢是“没有可能性”的。

“大模型领域也是一样,虽然我们对于大模型预期非常高,认为它在很多领域都能去应用,但其实现在,真正在严肃场景下的大模型应用典型案例还是非常少的,主要问题在于 AI 安全上。如果不解决安全可控问题,对于一些严肃场景,是没有人敢去信任AI,没有人敢去用它(AI)。只有说解决安全、可信问题,AI才有可能去落地和应用。”田天表示,如果一些商业化公司对于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并毫无边界快速往前跑的话,可能会造成一系列安全危害,甚至可能对于整个全人类有一些安全风险和影响。

早在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布之前,伊利亚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便提到AGI对人类社会可能的威胁。他把AGI与人类的关系,类比人类与动物的关系,称“人类喜欢许多动物,但当人类要造一条高速路时,是不会向动物征求意见的,因为高速路对人类很重要。人类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关系也将会这样,通用人工智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AGI,即人工智能已具备和人类同等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简单而…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OpenAI正引发全球AI安全热战,我们将如何应对?

最近AI领域发生了一件重磅事件,引发行业内的关注。

北京时间6月20日,OpenAI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伊利亚(Ilya Sutskever)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宣布,将创办一家“安全超级智能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简称SSI)。


“SSI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整个产品路线图,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焦点。我们的团队、投资者和商业模式都是以实现SSI为目标。”伊利亚、科技企业家和投资者Daniel Gross、OpenAI前科学家Daniel Levy在该公司官网发表的联合署名文章中称,“构建安全的超级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问题。我们计划尽快提升能力,同时确保我们的安全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生成式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生成式AI的强大能力用于建立信息安全规范,将制约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变为“压舱石”?业界一直在探索“用技术治理技术”的方案。

就在6月21日,瑞莱智慧推出全球首个可实时检测AI合成内容产品RealBelieve,中文名“尊嘟假嘟”。

据悉,与此前国内外AIGC检测产品被动上传检测不同,RealBelieve主要面向终端用户,能够提供主动实时检测防护,可接入视频流鉴别人脸真伪,也可在用户浏览网页内容时提供AIGC合成可能性提示。不仅可以为终端用户提供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多种模态的文件上传检测服务,还可以通过浏览器插件的形式实时提示用户所浏览网页的疑似AI合成内容,变被动为主动。而该产品背后的检测模型基于贝叶斯深度学习技术开发,团队构建了一整套多模态AIGC检测技术体系,能够挖掘并建模多模态、多层次、多角度的AI合成线索,度量真假差异,并进行不确定性推理决策。

目前,尊嘟假嘟RealBelieve已开启内测招募。

田天表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专攻AI安全领域的公司,瑞莱智慧已服务百余家政务、金融等领域客户。随着AI技术的发展,该公司已开始接触到越来越高层次的安全需求和问题,因此,安全在整个AI发展中的优先级一直在往前去走。未来AI要往超级智能方向发展的话,必须要建立整个安全体系,从而确保形成安全的超级智能技术。

“如果现在不去做好AI安全的话,可能后面我们就没有机会了。”田天称。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用技术望远镜看国内大模型:文心闪耀 双榜领跑

中国大模型应用,正在进入“可观测期”。

《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2024年5月)》中显示,截至5月,中国大模型的相关中标金额已经超过2023年全部中标项目的披露金额。


在大模型全面落地四处开花的同时,大模型正摆脱“不可观测”状态,过去由于大量大模型应用在B端,信息相对封闭,对于产业来说,他们很难清晰获知大模型技术水平、擅长领域、落地能力,无形中增加了智慧化转型的决策成本。

随着大模型技术评测体系的逐渐成熟,我们仿佛拥有了天文望远镜,可以在群星闪耀中,找到那颗最耀眼的星。

最近,国际权威机构IDC发布了《中国大模型市场主流产品评估,2024》,智源研究院打造的FlagEval天秤大模型评测平台也发布了最新一期模型评测排行榜单,两项评测中百度文心大模型实现了双榜夺魁。

“望远镜”背后技术评价机制
我们可以简单看看,这两架“天文望远镜”分别采用了哪些评价机制。

IDC的评估分为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其中基础方面涉及问答、推理、创作、数学、代码等能力,应用方面既考验toC通用场景,也考验金融、零售、法律等toB细分场景。

尽管有GPT-4这样的有力对手,文心一言仍然在七大维度全面领先。

智源研究院打造的FlagEval天秤大模型测评平台发布于2023年,面向视频、语音、多模态等多个领域,在FlagEval大语言模型评测体系当前包含6大评测任务,近30个评测数据集,超10万道评测题目。

在闭源对话模型榜单中,文心大模型4.0以89.72的综合评分排名第一,OpenAI的GPT-4o等位列其后。

可见不论是从全领域能力角度进行评估,还是考察至关重要的大语言水平,文心一言毫无疑问都是中文大模型的榜首,是星海中光芒最耀眼的一颗。

技术之光
抬头仰望星空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星星几年,甚至几十几百年以前留下的掠影。

同样,想要让大模型从“不可观测”变为“可观测”,除了对当下的技术能力进行评测,我们也要回溯光芒的源头,也就是大模型的技术内核。

从文心大模型来看,这种技术之光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是技术投入的“原生光芒”。
百度对于深度学习的探索挖掘,包括对AI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十数年之久。在大模型热还未被掀起的2019年,百度就打造了第一代文心大模型体系,从而才有了建立在文心大模型之上的文心一言。
如今经过数次迭代,文心大模型在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能力让其他厂商难以望其项背。IDC报告中就显示,在数学类和代码类等考验模型逻辑、推理等能力的评测中,百度文心大模型体现出了强大的体系化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能力迭代背后,是文心大模型有条不紊的全面技术布局。
比如通过文心飞桨的联合调优,通过高效算力和自研框架来提升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增加技术的迭代速度。

又比如面对近年来爆火的智能体Agent技术,文心大模型第一时间推出了文心智能体平台。在基础模型能力上叠加思考增强训练,以基础模型+思考模型的形式,让大模型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理解和执行模式。
像百度自己,就通过这种模式打造了代码智能体和智能代码助手Comate,目前Comate生成代码整体采纳率已达46%,新增代码中生成比例已达27%。IDC的报告中我们也能发现,在代码类所有6个细分维度中,百度均入围优势厂商。

对于技术研发的深埋与前瞻,让这颗星体源源不断的释放着创新之火,点亮宇宙的一隅。

第二层,是产业协作的“折射光芒”。
文心大模型能力的来源,除了自身的研发投入,还有广泛的产业实践。

截至目前,文心一言累计用户规模已达2亿,日均调用量也达到了2亿。这一数字在同类生成式AI产品中一骑绝尘。

在toB领域,百度一方面将文心大模型全面落地于自身业务中,如搜索、地图、信息流。同时百度智能云还推出了千帆大模型平台,打造一站式企业级大模型开发平台。不久前,文心大模型还对外免费开放了ERNIE Speed、ERNIE Lite两款主力模型。

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文心大模型的调用量呈几何式增长,合作伙伴与案例也越来越多。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航天这样的国之重器,到金融保险领域的浦发银行、泰康保险,再到终端领域的荣耀、三星,媒体领域汽车之家……在不断与合作伙伴共建行业大模型的过程中,文心大模型已经实现了中国最为广泛的产业落地规模。

在广泛的产业合作中,文心大模型得以被真实应用场景滋养,不断从中发掘细节需求,进而针对性地提升技术能力。

举例来说,在大量的实践中百度得以发掘,大模型落地过程中,效果、效率和成本都是重要考量。因此,推出了多模型推理技术来提升推理效率,以降低落地成本。

有对周围产业伙伴光芒的“折射”,我们观测到的星光可以更加立体。文心大模型的成就不仅仅来自机构评测的认可,更来自一个个坚实的落地案例。

大模型星光如何照耀产业星球
当我们望见星光时,它正在向轨道更远处运行着,从大模型元年,走入了大模型落地元年。

《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2024年5月)》中显示,今年5月份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创下了新高。毫无疑问,随着大模型“不可观测性”逐渐褪去,产业对于大模型的需求,正在进入井喷状态。需求暴涨的情况下,大模型要如何站稳潮头,真正在行业领域站稳脚跟?以文心大模型为例,纵观文心大模型近一年来的动作,仿佛是一场星际旅行,不断从遥远的技术天空贴近我们所在的应用星球。

文心大模型留下了技术的轨迹,通过不断的研发,让大模型更加贴近AGI,在能力层面更适应应用领域的复杂任务。

文心大模型也留下了普惠的轨迹,主力模型的免费开放,落地成本的不断降低,都让大模型更加易用,让更多产业伙伴加入行业大模型的联合创新中。

文心大模型还留下了生态的轨迹,百度对于开发者生态的建设持之以恒,目前已在全国最大AI社区“星河社区”中打造了大模型板块,也推出了智能体平台这样降低大模型应用研发门槛的工具。开发生态的繁荣,让文心具备更多引力,加速向产业目标行驶而去。

有了这三道清晰的轨迹,我们也就能够望见文心,包括整体中国大模型的未来将如何到来。

星移斗转中,产业对于大模型能力与价值的认知正在逐渐清晰。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6轮融资估值百亿,广州又跑出一个明星IPO

来源:投中网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跻身百亿估值俱乐部。

一家互联网医疗明星公司终于IPO了。


近期,“中国最大线上慢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通过了港交所聆讯,IPO在即。之所以如此难得的原因有三:

一,方舟云康自身的IPO征程不容易。算上2022年11月、2023年6月两次递表,这是其第三次。

二,过去两年,数字医疗行业遇冷。一方面,宏观政策出现了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缺乏相关配套设施,盈利模式也在探索。

三、近年来,医疗领域的IPO堰塞湖最堵。我之前就看到一组数据,2023年其实有28家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但仍未上市的医疗企业,可以说是2023年赴港IPO数量最多的一个行业之一了。

面对多种不易,方舟云康在资本市场的征程终于突出重围。历经十年发展,方舟云康疯狂“吸金”,在6轮融资中获得包括高特佳、火山石投资在内的众多资本支持,共计拿到13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跻身百亿估值俱乐部。

互联网老炮做慢病管理

方舟云康于2015年广州成立,公司由年仅45岁的谢方敏掌舵。他带着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创办方舟云康,此前,他是百度运营部增值服务总监。再往前,他还供职于线上旅游服务平台艺龙网。

CEO们都爱上学深造,谢方敏又是一个典型。2010年6月,他获得广州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17年和2022年又拿下了香港科技大学和清华的MBA。相传也是在求学深造时发现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巨大空白,谢方敏才打造了方舟云康的运营模式与理念。

谢方敏看好的赛道属于国内慢病服务叠加养老产业的黄金赛道。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不良的生活习惯、巨大的生活压力及睡眠、运动等因素使得年轻人对慢病服务有着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叠加冠心病、动脉硬化等传统老年慢性病,未来国内慢性病管控市场潜力大。

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不足,很多慢性病患者得不到最好的服务。在此背景下,方舟云康构建了H2H (Hospital to Home)智慧医疗业务生态体系,将医疗服务、慢病服务、医患教育和药品服务等,从医院逐步延伸至患者家中,实现患者居家疾病服务,进而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增强医疗服务及时性和药品服务可及性。

同时,公司还通过数据引擎、AI应用、端云混合等前沿技术,已实现了以互联网医院、网上药店、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健康新媒体中心等业务为支撑的互联网慢病服务闭环,能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全病程持续性的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方舟云康的健客平台拥有约4270万名注册用户。2023年,健客平台平均拥有约840万名月活跃用户,H2H服务平台有来自1.5万家医疗机构的超过21.28万名平台注册医生,约有58.8%就职于三级医院,约38.4%的已取得副主任医生或以上职称。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计,方舟云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慢病管理平台。2023年按处方药商品交易总额计,方舟云康在中国互联网对消费者慢病管理市场中排名第一。

逃不过卖药

方舟云康通过旗下的“方舟健客”平台为慢病患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及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其中,综合医疗服务包括患者与医生在线上进行复诊咨询、开具处方等;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是为患者提供药品、保健产品等。此外,借助于用户群体的相关数据信息,方舟云康还为制药公司提供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方舟云康收入分别为17.59亿元、22.04亿元及24.34亿元;亏损分别为3亿元、3.83亿元、1.97亿元。

公司超过五成收入都是靠卖药,成为被外界质疑商业模式的主因。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方舟云康来源于线上零售药店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0.11亿元、12.52亿元和12.97亿元,占比分别为57.5%、56.8%和53.3%。

有意思的是,卖药赚钱的数字医疗公司不止这一家。开头讲的28家中冲击IPO的数字医疗公司中,无论业务模型是否一致,不少都是靠卖药赚钱。比如营收规模最大的圆心科技,主营业务主要是卖药、在线问诊和保险。卖药一项占其全部收入的90%以上,但也是因为卖药的毛利率低,直接导致公司的整体毛利始终没有高于10%。

今年2月递表的健康160(最大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七成收入也是靠卖药。2022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智云健康,是慢病管理第一股,也被媒体指出披着健康管理的外衣卖药。

数字医疗,注定是块难啃的骨头。行业尚属早期阶段,笼罩在盈利困局的数字医疗企业都急需上市获得更灵活的资金,这也是这两年数字医疗企业扎堆上市的诉求。上市之前,“卖药”虽然称不上是高壁垒业务,但却成为了让一众企业活下去的大动脉。显然数字医疗还需要探索更多元的盈利方式。

投后估值过百亿

方舟云康是个不折不扣的独角兽级别的明星公司。2015-2023年,方舟云康共进行了6轮股权融资,引入不乏高特佳、火山石投资、HBM等知名投资机构。

2015年10月,公司启动不到一年就拿到了A轮2000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8.6亿元,投资方包括Crescent Trident Singapore Pte. Ltd.

方舟云康A1轮于2018年5月结束,拿到3.1千万美元,投后估值来到20亿元,股东包括Asia-Pac E-Commerce Opportunities Pte. Ltd.、联盛瀚海有限公司、Xingyu Holdings L.P.及Volcanics Venture Fund, L.P.

其于2019年初完成B轮7.06千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CP Pharmatech Singapore Pte. Ltd.、Trident 2 Healthcare (S) Pte. Ltd.、Asia-PacE-Commerce Opportunities Pte. Ltd.及高特佳。该轮投后估值约32亿元。

2020年时,方舟云康再度在C轮融资拿下4.5千万美元,不过估值却下降至24亿元,股东为Tech-Med Investments (S) Pte. Ltd.及Trident 2 Healthcare (S) Pte. Ltd.

D轮融资于2022年4月完成,当时融了800万美元,估值翻了近4倍火速来到86亿元,股东为CTCB Holdings Limited及亨得利国际。

2023年1月,公司完成D+轮860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近101亿元,投资方包括Prime Orient Holdings Ltd.、Fangrong Management Limited及Celaeno Group Limited。

IPO前,Crescent Trident Singapore持股8.75%,Crescent Point持股为33.23%;联盛瀚海持股为1.06%,Volcanics Venture持股为0.85%,HBM Trident 2 Holdings持股为4.44%,GTJA Investment Group持股为2.15%,CTCB Holdings Limited持股为0.41%。

2022年、2023年并非景气的年份,不少硬科技企业、医疗企业都在新一轮募资中采取了估值回调的动作,但方舟云康在C轮回调估值后又火速翻倍融资,让估值来到百亿级别。2024年,新一轮寒潮袭来,不禁让人担心该估值是否过高。

参照2022年7月上市的“慢病管理第一股”智云健康,其在上市前经过十一轮融资,估值超过157亿元。不过,当前智云健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有些惨淡。当时,智云健康发行价格为30.50港元/股,但上市首日,智云健康即跌破发行价。截至目前,智云健康的股价已跌至2.3美元,剩了一个零头,总市值仅剩14亿。尽管其经历了一轮长时间的下跌,但同样有很多人相信,随着相关政策利好的推出、数字化医疗服务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该低估值会得到修复。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