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拒绝删除假账户,TikTok明星表示

Grace Wolstenholme试图说服Meta删除这个虚假页面,该页面试图通过复制她的帖子赚钱,但Meta拒绝采取行动,这一过程持续了五个月。


一个年轻的患有脑瘫的社交媒体明星表示,脸书拒绝采取行动,因为诈骗者使用她的内容建立了一个假账户,并从她的粉丝那里赚钱。20岁的Grace Wolstenholme在TikTok上拥有130万粉丝,她表示,警方建议她停止发布视频后,她因未发布视频而损失了收入。她在TikTok和Instagram上发布的内容被盗用,然后由某人在Facebook上假冒她。该假脸书账户注册为制作者,这意味着它有资格接收粉丝发送的星星和礼物,这些可以转化为金钱。脸书支付给制作者每收到一个星星就是0.01美元(0.008英镑)。这意味着如果你收到100个星星,你将赚取1美元。尽管每个星星带来的费用很少,但对于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人来说,这可以成为一种收入来源。目前尚不清楚诈骗者是否通过这种方式收到了付款,但自上线以来,假账户已经积累了5万名关注者。自今年1月起,Wolstenholme一直在努力让脸书删除这个账户,向Meta和调查骗局和网络犯罪的Action Fraud进行了举报。然而,Meta直到本周三才从账户中删除,即《卫报》向他们发出提示的那一天。他们没有提供评论。Wolstenholme于2024年1月通过其应用内工具发现并向Meta举报了模仿账户。冒充他人的帐户违反了其社区准则。2024年1月和3月,当她意识到经营假账户的人试图赚钱时,Wolstenholme前往警察局。她获得的建议是向Action Fraud举报,并暂停社交媒体一段时间。她于今年4月14日向Action Fraud举报了该帐户,一个月后得到了回复。回复指出无法“确定英国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任何调查线索”。Wolstenholme表示,暂停TikTok“在经济上造成了相当大损失”。她补充说:“TikTok不仅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精神健康的一个缓解点。我热衷于发布内容,传播关于脑瘫的意识。尽管这是一种常见的残疾,但对此仍存在很多缺乏了解和认识。我热衷于提高对我的残疾的认识。”“我尽最大努力让人们知道这个Facebook页面不是我,通过每天在Instagram上发布关于它的故事,并告诉每个人举报该页面。我甚至在TikTok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告诉大家:‘这个Facebook页面不是我,他们在盗用我的内容,请举报它’。”已通过Action Fraud寻求评论。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Mentimeter的AI提升会议和课堂的互动性

Mentimeter,全球领先的参与平台,自豪地推出其最新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功能。图片{ width=60% }


通过推出“AI Menti Builder”,用户现在可以轻松加速创建草稿交互式演示文稿,即“Menti”,只需简单的提示。该功能使用户能够在几秒钟内将想法、议程和大纲转化为实时投票、测验和对话启动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效率和生产力。

AI Menti Builder标志着这一参与平台的最新进展。通过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力量,Mentimeter用户现在可以通过简单提示生成专门针对其特定需求和目标设计的草稿演示文稿。AI分析意图并根据Mentimeter在促进会议和课堂的最佳实践方面的知识库制作定制的演示文稿。仅需几秒钟,用户便可获得一个可供编辑的Menti,无论他们打算主持的是研讨会、测验、研讨会、投票、回顾会议还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以及相应的主题。

长期以来,Mentimeter一直被公认为首选的参与平台,被95%的财富500强公司和世界领先的大学的大多数使用,使它们能够将传统演示文稿、会议和讲座转变为引人入胜的体验。无论是促进面对面还是远程会议或课堂,Mentimeter通过互动式投票、评论和反应促进积极参与,将被动观众转化为积极的贡献者。

“我们的客户强调,他们经常缺乏足够的时间将传统的单向演示提升到鼓励积极参与的会话中。用户现在可以要求AI Menti Builder为他们生成交互式问题,然后迅速收到一个待完善的Menti草稿,而不是从零开始创建幻灯片。这种新功能不仅节省时间,还帮助用户专注于传递有影响力的内容并有效吸引他们的受众,确保他们更有效地进入和领导会议和课堂。”Mentimeter联合创始人Niklas Ingvar表示。

AI Menti Builder结合了Mentimeter在Open AI技术之上的最佳实践知识,并作为免费功能提供给所有Mentimeter用户,体现了Mentimeter帮助用户成为最优秀的主持人、教师和领导者的承诺。

有关Mentimeter及其生成式AI功能的更多信息,请查看 这里.

有关AI Menti Builder的视频,请查看 这里.

探索AITechPark,了解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AITech新闻以及行业专家的深刻更新!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Frost & Sullivan授予Virtualitics 2024年领导奖

Company’s AI-Powered Analytics Platform Recognize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Decision Intelligence
Virtualitics,一家领先的AI驱动的数据智能提供商,今天宣布获得了Frost & Sullivan颁发的2024年度推动技术领导奖。图片{ width=60% }


该奖项表彰Virtualitics在新领域应用其创新AI技术,不仅改进了现有产品,而且显著提升了客户体验。Virtualitics凭借其创新的AI平台脱颖而出,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分析,为企业和政府实体提供独特的3D可视化和预测洞察。

Virtualitics的成功核心在于其无代码AI平台,不仅能高效导航庞大的数据集,而且还能用直观、沉浸式的可视化和智能AI应用照亮这些数据。这一方法解决了由数据过载引起的决策瘫痪的关键挑战,使洞察更清晰、更快速、更具可操作性。

“Virtualitics正在改变组织如何利用数据,推动了用户中心和决策AI解决方案的进展,”高级研究分析师Kalyani Suraj Devrukhkar表示。“这项荣誉强调了Virtualitics在AI驱动的分析革命中的领导作用,为行业树立了标准,并对公共和私人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Virtualitics平台不仅仅关注数据分析,而是专注于在其中创建一种沉浸式体验,使用户能够以更直观、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其数据互动。通过提供既无代码又可定制的AI平台,具有先进分析和决策能力,Virtualitics确保这些强大工具可供更广泛的用户使用,而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科学家。

“这项Frost & Sullivan奖项强调了Virtualitics在AI驱动的决策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突显了我们将复杂数据转化为清晰可操作洞察的承诺,”Virtualitics的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Ciro Donalek博士表示。“我们的平台使AI民主化,使各个领域的用户能够自信地迅速做出有影响的决策。”

Virtualitics在先进的AI分析领域脱颖而出,提供了能够将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无缝集成到用户中心技术中的工具,促进了与数据更深入、更直观的互动。该平台提供明晰易懂的洞察能力以及其适用于使命关键应用的适应性,尤其是在国防和政府领域,使其脱颖而出。

关于Frost & Sullivan颁奖
Frost & Sullivan的推动技术领导奖表彰那些通过新方式应用技术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并提升客户体验的公司。作为获奖者选拔过程的一部分,Frost & Sullivan分析师独立评估以下标准:技术杠杆、创新承诺、创造力承诺、阶段门效率、商业化成功、应用多样性、客户影响、价格/性能价值和品牌资产。

关于Virtualitics
Virtualitics是Explainable AI决策智能领域的领导者,改变着企业和政府的决策-making。我们的AI驱动平台和应用具有10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的基础,用互动的、可理解的、视觉上引人入胜的AI工具增强数据分析。Virtualitics为政府和企业所信任,使AI可访问、可操作、透明,不管是分析师、数据科学家还是领导者,都能带来显著的业务结果。更多信息,请访问virtualitics.com。

探索AITechPark,获取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AITech新闻的最新进展以及来自行业专家的见解!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深度解析:BytomDAO布局日本的契机与优势

前言

前不久,BytomDAO发布了新的白皮书,正式完成了3.0升级,转型为亲AI+Web3的创新DAO自治社区。并随后在日本举行的TeamZ“AI+Web3”峰会上,正式宣布战略迁移日本。


据悉,布局日本是BytomDAO社区DAO自治和全球化战略部署的重要战略举措,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不仅拥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历史和强大的数字经济基础,还具备着对新技术和数字资产领域的高度开放态度,这些均将利于BytomDAO落地实施其“立足亚洲,布局全球”的策略部署。

此次战略迁移,既是对合规基础下的亚洲市场潜力的信心体现,也是基于行业发展预判的审慎抉择。BytomDAO将依托日本市场,进而拓展其全球影响力,为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和价值创造。

全球合规化趋势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岛国,日本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意图借助Web3的东风,维持经济地位,但同时,由于早期Mt.Gox因黑客盗取比特币而下线等多起入侵事件,日本政府对Web3持谨慎监管的态度。

法律方面,日本的《资金结算法》是全球首个将数字货币纳入法律规制体系之内的法案,承认加密货币作为合法的支付手段;税收上,免除“发行公司持续持有的代币”的“年终市值计价的企业所得税”;其次,对“由其他公司发行并由第三方持有的不以短期交易为目的代币”免税。

具体监管上,日本规定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的机构需要向日本金融厅申请牌照,上市的代币都需要经过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协会(JVCEA)的批准,金融厅之下还有日本虚拟货币交易业协会(JVCEA)进行行业自律。JVCEA 也颁布了《新币发售相关规则》及配套的指导方针,允许IEO 和 ICO。此外,2022年,日本金融厅发布了关于加密货币和Web3的监管指南,为相关行业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此外,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内阁官房也联合成立了「AI国际战略推进小组」,制定生成式AI的使用规则,督促企业开发和应用AI时必须承担与其发展和使用阶段相应的责任,包括遵守现行法律,以防止侵犯人权和尊重民主价值观等。

无论是SEC的一系列“铁拳”监管措施,如SEC诉Ripple、起诉多家CEX,还是美国BTC、ETH的ETF获批,都意味着加密行业逐渐纳入监管的轨道,加密的“狂野西部”成为昨日黄花,一切都表明利用分布式账本、节点等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加密网络也存在监管空间。

BytomDAO在选择机会时充分考虑了监管因素,在Web3上,由于日本的监管环境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技术有较为明确的法规,市场信任度高,在AI方面,日本也有专门小组指定AI相关的法规,并且予以充分的政策扶持;这些都说明,BytomDAO选择此时布局日本市场,正是最佳时机。

高新科技区位优势

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日本拥有较强的综合科技实力,且近年来对于创新也越发重视。得益于其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日本企业在不少产业拥有世界领先地位。

如今,第三代互联网、AGI时代到来,日本作为中美之外的AI第三国,同样受到科技公司青睐——微软将在未来两年将在日本投资29亿美元建设超大规模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亚马逊拟投资150亿美元拓展日本云计算设施,Open AI在东京设立亚洲办事处,英伟达宣布在日本建立一个AI研究实验室……

尤其得益于早期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资,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的三大块——设备、技术、材料,占了两大优势,拥有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

综上,我们认为,日本作为东西方的交汇之地,是AI产业发展的沃土。一方面,日本的人口基数及多个支柱产业具备AI大范围应用的基础,另一方面,日本作为中美外的第三国,受到硅谷及华尔街为代表的全球资本的青睐。因此,布局日本也明确具备市场和区位优势。

需求驱动

除去监管环境、创新氛围等因素,日本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人多地少“的日本是亚洲不可或缺的高度统一大市场之一,同时,日本的人均收入很高,日本人均GDP为40,247.15美元,用户的支付能力和ARPU都较高;早在60、70年代,日本企业就开始了数字化进程,日本企业开始广泛进行IT信息化普及和升级。

以SaaS行业为例:ARR10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从21年的4家增加到22年的7家。2023年,日本首次出现ARR超过300亿日元/家的SaaS企业。ARR达200亿日元的SaaS企业也从2家增加到5家。由此可见,日本对数字化应用有很高的接受程度,且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而我们在过去几年的Web3和AI实践中,积攒了大量的To B端的经验和服务,诸如即将推出的数字人Agent等产品和服务,也有望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出现服务于商业领域。

此外,日本在动漫卡通、电子和金融服务、汽车制造等多个关键行业的基础,也为BytomDAO正在积极研发的“Web3.0大型语言模型(LLM)”,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和实践场景。依托这些行业的合作和实践推进,也必将对整个社区的技术革新和价值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结语

随着AI和Web3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涌现出更多实用场景和应用案例。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同时,也必将助推基于$BTM的社区和生态繁荣。而战略布局日本,也必将成为社区诸多重大战略的里程碑。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禁令再升级!拜登政府已不想让中国人在美从事AI工作了,套壳大模型的公司也危险了

美国已经不止一次提议从科技上对中国发起制裁,如果此次法案生效,又将对我国 AI 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听听专家们的观点。美国立法收紧 AI 大模型出口,连 AI 人才在美工作也受限。


北京时间上周四,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部委员会以显著的多数票数,成功通过了一项旨在严格管控 AI 技术出口的法案。这项法案被正式命名为《加强海外关键出口国家框架法案》,通常简称为《ENFORCE 法案》。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法案不仅限制了 AI 系统和大模型的出口,一旦法案通过,持有 H1b 签证的中国员工或留学生可能需要特殊许可才能在美从事 AI/ML 相关工作。也就是说,这是明晃晃在限制中国人在美从事 AI 相关工作。《ENFORCE 法案》由美国众议员共和党议员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约翰·莫伦纳尔(John Molenaar)、马克思·怀斯(Max Wise)和民主党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西(Raja Krishnamoorthi)提出。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强化美国商务部的权力,使其能够更加便捷地对 AI 模型实施出口管制,并进一步限制美国与外国实体在开发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 AI 系统方面的合作。立法者表示,此举意在确保美国的技术优势和国家安全不受外部威胁。该法案的共同作者、众议院议员 Michael McCauln (R-TX)表示:“人工智能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它将决定美国是否能继续保持世界领先超级大国地位,还是会被中国超越。”McCauln 表示他最担忧的是,“虽然美国政府的工业和安全局(BIS)有权限制人工智能加速器的出口——拜登政府曾多次利用这一点来扼杀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但它缺乏监管人工智能模型出口的权力。”《ENFORCE 法案》于 5 月 9 日首次公布,由众议院的跨党派 AI 工作组提出,该法案旨在修订 2018 年出台的…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深度解析:BytomDAO布局日本的契机与优势

前言

前不久,BytomDAO发布了新的白皮书,正式完成了3.0升级,转型为亲AI+Web3的创新DAO自治社区。并随后在日本举行的TeamZ“AI+Web3”峰会上,正式宣布战略迁移日本。


据悉,布局日本是BytomDAO社区DAO自治和全球化战略部署的重要战略举措,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不仅拥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历史和强大的数字经济基础,还具备着对新技术和数字资产领域的高度开放态度,这些均将利于BytomDAO落地实施其“立足亚洲,布局全球”的策略部署。

此次战略迁移,既是对合规基础下的亚洲市场潜力的信心体现,也是基于行业发展预判的审慎抉择。BytomDAO将依托日本市场,进而拓展其全球影响力,为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和价值创造。

全球合规化趋势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岛国,日本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意图借助Web3的东风,维持经济地位,但同时,由于早期Mt.Gox因黑客盗取比特币而下线等多起入侵事件,日本政府对Web3持谨慎监管的态度。

法律方面,日本的《资金结算法》是全球首个将数字货币纳入法律规制体系之内的法案,承认加密货币作为合法的支付手段;税收上,免除“发行公司持续持有的代币”的“年终市值计价的企业所得税”;其次,对“由其他公司发行并由第三方持有的不以短期交易为目的代币”免税。

具体监管上,日本规定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的机构需要向日本金融厅申请牌照,上市的代币都需要经过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协会(JVCEA)的批准,金融厅之下还有日本虚拟货币交易业协会(JVCEA)进行行业自律。JVCEA 也颁布了《新币发售相关规则》及配套的指导方针,允许IEO 和 ICO。此外,2022年,日本金融厅发布了关于加密货币和Web3的监管指南,为相关行业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此外,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内阁官房也联合成立了「AI国际战略推进小组」,制定生成式AI的使用规则,督促企业开发和应用AI时必须承担与其发展和使用阶段相应的责任,包括遵守现行法律,以防止侵犯人权和尊重民主价值观等。

无论是SEC的一系列“铁拳”监管措施,如SEC诉Ripple、起诉多家CEX,还是美国BTC、ETH的ETF获批,都意味着加密行业逐渐纳入监管的轨道,加密的“狂野西部”成为昨日黄花,一切都表明利用分布式账本、节点等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加密网络也存在监管空间。

BytomDAO在选择机会时充分考虑了监管因素,在Web3上,由于日本的监管环境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技术有较为明确的法规,市场信任度高,在AI方面,日本也有专门小组指定AI相关的法规,并且予以充分的政策扶持;这些都说明,BytomDAO选择此时布局日本市场,正是最佳时机。

高新科技区位优势

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日本拥有较强的综合科技实力,且近年来对于创新也越发重视。得益于其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日本企业在不少产业拥有世界领先地位。

如今,第三代互联网、AGI时代到来,日本作为中美之外的AI第三国,同样受到科技公司青睐——微软将在未来两年将在日本投资29亿美元建设超大规模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亚马逊拟投资150亿美元拓展日本云计算设施,Open AI在东京设立亚洲办事处,英伟达宣布在日本建立一个AI研究实验室……

尤其得益于早期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资,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的三大块——设备、技术、材料,占了两大优势,拥有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

综上,我们认为,日本作为东西方的交汇之地,是AI产业发展的沃土。一方面,日本的人口基数及多个支柱产业具备AI大范围应用的基础,另一方面,日本作为中美外的第三国,受到硅谷及华尔街为代表的全球资本的青睐。因此,布局日本也明确具备市场和区位优势。

需求驱动

除去监管环境、创新氛围等因素,日本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人多地少“的日本是亚洲不可或缺的高度统一大市场之一,同时,日本的人均收入很高,日本人均GDP为40,247.15美元,用户的支付能力和ARPU都较高;早在60、70年代,日本企业就开始了数字化进程,日本企业开始广泛进行IT信息化普及和升级。

以SaaS行业为例:ARR10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从21年的4家增加到22年的7家。2023年,日本首次出现ARR超过300亿日元/家的SaaS企业。ARR达200亿日元的SaaS企业也从2家增加到5家。由此可见,日本对数字化应用有很高的接受程度,且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而我们在过去几年的Web3和AI实践中,积攒了大量的To B端的经验和服务,诸如即将推出的数字人Agent等产品和服务,也有望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出现服务于商业领域。

此外,日本在动漫卡通、电子和金融服务、汽车制造等多个关键行业的基础,也为BytomDAO正在积极研发的“Web3.0大型语言模型(LLM)”,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和实践场景。依托这些行业的合作和实践推进,也必将对整个社区的技术革新和价值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结语

随着AI和Web3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涌现出更多实用场景和应用案例。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同时,也必将助推基于$BTM的社区和生态繁荣。而战略布局日本,也必将成为社区诸多重大战略的里程碑。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AI造梦师,大模型正在孵化下一个黄金职业

大模型每次一有突破,我们就会听到它又“摧毁了XX职业”“XX岗位要消失了”,也总能听到一些安慰,说不用担心,“AI会创造一些新职业”。

但究竟将创造哪些新职业,答案似乎还比较含糊。


有没有一些真实可见的例子呢?

几年前,我在某自动驾驶企业参观时,发现了一个新职业:云代驾。操作员坐在一辆如同电玩城赛车游戏一样的模拟驾驶舱里,远程管理道路上行驶的无人车,在需要人类接管的时候及时介入。

这或许是一个可参考的实例,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取代传统司机,但像玩游戏一样的“云代驾”,是一种比传统司机更安全、更轻松的新职业。

值得强调一下,这个新职业可不只存在于科技企业的展示厅。如今,在码头、矿山等很多地方,“云代驾”已经切实地让很多龙门吊司机、卡车司机告别了危重的作业环境,从“蓝领”变“白领”,坐在空调房里远程操作了。

我想用这个真实的例子,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尤其是非技术背景的普通人,新技术确实有在创造新的岗位,而且是更人性化、更有趣味的工作。

相信很多人都蠢蠢欲动,想知道“怎么用大模型赚钱”。这时候,不妨参照下自动驾驶这个故事,大约遵循一个演进路线:

新技术和配套基础条件基本完善(无人车+车路协同+5G/5.5G等)——一些全新的应用体验(无人车)——风靡的使用规模(智能驾驶、无人出租车)——规模化、产业化、职业化(出现“云代驾”等)。

前期的基建、基础技术、概念产品研发等过程中去的,那些都是巨头、大厂、独角兽、明星创业者,甚至政府的主场。

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职业机会,往往出现在某些应用流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时候。

找到那些极大概率燎原的应用“星星之火”,并在爆发早期投身进去,是普通人抓住时代红利的方式之一。

我们今天来开开脑洞,按照技术的演进路线,想象一种今天我们还不熟悉,甚至尚未出现的职业——“AI造梦师”。

AI造梦师,年轻人的新舞台

电影,是“人类之梦”。这个为人类造梦的传统产业,通过满足人的精神消费需求,虹吸财富,成为明星制造机,拥有影响文化潮流和探讨社会议题的影响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年轻创作者投身其中。

用AI电影继续“造梦”,将是年轻人的黄金职业之一。为什么这么说?

AI电影造梦师这个领域,一切都将是新的。

必须承认,目前视频生成模型在影视创作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物角色不可控,不能生成长视频,不能做复杂调度镜头,多模态的融合创作成本高,无法在端侧用平板手机轻松创作,生成视频有浓浓的“AI味儿”……但上述缺点,都会随着技术迭代和计算成本优化而被解决。

而这个领域之“新”,意味着年轻人将拥有无限可能。

新在“行业角色”。传统的电影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专业人员的紧密合作,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天才”,一个普通年轻人刚入行只能扮演“螺丝钉”。而如今视频生成可以整合传统电影产业链上的多个角色,使得一个人就能够承担起编剧、导演、拍摄、剪辑、视觉效果师、音效师,甚至发行与营销等任务。从单一角色到多元角色,个体将更不容易被工具化、易被取代。

新在“生态位”。传统的影视产业中,为了实现有效的传播和商业成功,一部作品往往需要在流量获取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一度导致编剧等核心创意工作者的话语权不高、报酬分配占比小。而AI电影造梦师,整合了传统电影产业链多角色,人的创意和艺术表达才是核心价值,创作者的话语权更高,有了新的“生态位”。

曾获得过19 次 Vimeo Staff Picks 奖项的艺术家/导演Paul Trillo就表示:通过Sora,“我首次感受到了作为电影制作人的绝对自由,不再受时间、财力或他人意见的束缚,我可以更加大胆且充满激情地探索和实验”。

新的“形式”。AIGC赋予了电影更强的互动性,像游戏一样,激发观众的参与感,当观众(用户)成为故事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被动观看。OpenAI的CEO奥特曼最近就预言:电影将变成电子游戏。这种新型的娱乐形式有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且还没有形成标准或规范,意味着年轻人有巨大的商业蓝海,不用在传统领域苦苦“内卷”。

正在燎原,AI电影的产业化前奏

当然,你可能会问,AI电影,只是视频生成的一项应用。技术落地有诸多可能性,真的值得投入时间精力吗?

所以接下来要回答一个问题: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应该具备哪些基础条件,才能流行起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

AI电影的星火燎原,将是一种必然。有着如下的演进逻辑: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可,这是一个视频当道的时代。有学术界人士提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视频化社会”,即在口语传统、印刷文明、机械复制时代、影像社会之后,进入到一种新型文明。

一开始,是工具的进化和媒介的升维,推动视频制作的门槛下降。

像Sora、Veo、runway、Pika这样的视频生成模型应用,让普通人可以进行的视频制作,不再仅限于简单的拍摄和编辑,而有能力涉足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视频创作。

比如,一个不懂专业剪辑软件的用户,可以通过一段prompt提示词,将脑洞用视频生成出来,制作出微短剧、微电影。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视频内容的生产中,为自己“造梦”,为他人“造梦”,这个趋势是确定的。

接下来,视频的应用范围会前所未有地扩大,让AIGC成为风靡的流行应用。

目前的UGC(用户创作内容)视频,主要集中在记录生活、娱乐消遣。而随着创作门槛的下降,更多行业、知识背景的普通人投身视频创作,视频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互动、知识传递和文化表达的方式,扩大到社会交往、教育传播、商业营销、艺术创作等多个层面。

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能看到一些案例,一部分极客或AI爱好者,将AIGC用于拍摄个人电影、生成家人实时互动视频、制作商业MV等。尽管还不成规模,但已经预示着,视频将成为社会系统运作的基础性媒介,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视频化社会”的确定性趋势,也已经初露雏形。

那么,在这个已知条件上, AIGC(视频生成)产业化、规模化的爆发,也将是必然的。这也为“AI造梦师”这一新角色的职业化,奠定了前提条件。

就像游戏产业的发展孵化了个人游戏开发者那样,“AI造梦师”也将在视频化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更进一步,让我们将目光从宏观趋势,聚焦到当下进程,会发现AI电影的生态基础正在壮大。

首先,AI电影和视频创作所在的内容产业,必须有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作为保证。而目前来看,对于AI电影、AI视频的创作,学界、政界、企事业单位的反应速度和支持态度,是比较明确的。今年以来,各地广电系统都加大了AIGC领域的投入,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首部AI译制英文版系列微纪录片《来龙去脉》、AIGC系列公益广告片《因AI向善》等作品相继上星播出。

此外,产业资源也在向AI影像创作者倾斜。一方面,大模型推理更快、更便宜,AIGC创作者的脑洞实现和试错成本接近于0。另一方面,生态资源不断投入,今年以来多项“以赛促用”的赛事相继推出。比如上影全球 AI 电影马拉松大赛、歌德学院 AI 生成短片竞赛、Bilibili x 央视 AI 影像征集大赛,加上云厂商的AI开发者赋能不断加码,AI影像创作的趋势正在形成。据Runway网站报道,第二届人工智能电影节的参赛作品数量,相比去年第一届的近300件,增加到了近3000件,达到了十倍增长。

AI电影这颗AIG应用的星星之火,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燎原之势。

版权的“渠成”,人才水源才能涌入

创作不是用爱发电,不谈商业化的创作就是耍流氓。必须承认,目前AI电影的商业化,版权问题仍有挑战。

在数字内容易于复制和传播的今天,创作者的版权很难得到技术层面的有效保护,因此很多AI电影都通过免费的形式,在流媒体平台播出,等同于放弃了商业化。

如果说Sora、Voe等大模型技术,解决了视频制作的生产力问题,那么还需要一种社会技术,来解决创作者与商业体系的生产关系问题。

比如Web 3.0,结合了区块链等信任技术,提供了一种社会技术的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通过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为数字内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所有权和交易记录。

在Web 3.0的环境中,创作者可以控制自己作品的分发和使用,确信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此外,智能合约等机制可以自动执行版权协议和收益分配,确保创作者能够从其作品中获得应有的利益。

目前,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点上,云厂商可以提供包含AI内容制作、作品确权、分发流通等更全面的技术体系,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友好和安全的环境,吸引年轻创作者们。

看吧,AI带给影视及内容行业的,不仅仅是单一技术能力的增强,而是重新定义了生产模式,重新组织了生产要素,并结合社会技术(信任技术)重新建立起生产关系和分配机制。

新技术应用走向产业化、规模化,也意味着一种新文化,一个新社会。充满未知的未来,才能给予年轻的“AI造梦师”们无限可能。

只要你迈步,路就会在你的脚下延伸。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字节AI出海,再造AI时代的TikTok?

探索大模型应用的字节,已经在海外尝到了甜头。
最近,“字节Gauth碾压作业帮”、“Gauth下载量暴涨,仅次多邻国”等消息备受瞩目。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4月,字节旗下的AI教育产品Gauth在Google Play上下载量超79万次,并保持着高访问量。
过去一年,字节旗下子公司和团队面向海外陆续推出了7款基于AI的应用产品,涉及AI对话、AI社交、AI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全球化布局上更进一步。
先在海外市场进行测试,再回到国内进行深入推广,似乎成为字节在AI赛道的应用策略。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2023年12月,字节面向海外发布AI Bot搭建平台Coze,几个月后,面向国内正式上线“扣子”。有媒体报道称,字节打算复刻曾经的辉煌,在出海应用层再造一个AI时代的“TikTok”。
值得一提的是,字节名下的AI应用黑马,可不止Gauth。除了应用层,各种文生图、文生视频模型框架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后台回复“字节”可领取完整工具文档)
那么,字节为何致力于做全球化的AI产品?对于创业者来说,2024年AI出海还有什么新机会?“头号AI玩家”梳理了字节海外AI产品及功能,希望对创作者有所帮助的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

月访问量持续上涨,AI应用墙内开花墙外香
拥有TikTok成功经验的字节,在AI应用出海上,也比其他企业领先得多。
结合第三方平台数据和下载量来看,字节旗下不少AI应用在Google Play(海外应用下载市场)上都有不错的成绩,并占据不同细分赛道。
从AI对话助手到角色扮演互动,字节在AI应用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押注。

  1. AnyDoor(原BagelBell)
    AnyDoor是字节推出的AI剧情互动平台,目前仅面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菲律宾四个国家上线了应用端。
    玩法和“猫箱”相似,用户可以通过AI身份图、角色介绍和故事概要,选择跟不同的AI角色进行互动,并解锁不同的剧情。
    其中的AI故事大多为恋爱题材,少部分涉及校园、霸总、悬疑等类别。另外,用户还可以在线定制AI剧本和角色,AI会自动分析并设定不同的剧情内容、开场白和结局。
    我们尝试了一下AnyDoor在线版,体验下来,有点像和多个AI玩剧本杀,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目标,一步步达成后才能继续推进剧情。
    前有AI小说创作神器MidReal,后有剧情互动平台AnyDoor,海外互动小说赛道是不少泛娱乐出…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字节AI出海,再造AI时代的TikTok?

探索大模型应用的字节,已经在海外尝到了甜头。最近,“字节Gauth碾压作业帮”、“Gauth下载量暴涨,仅次多邻国”等消息备受瞩目。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4月,字节旗下的AI教育产品Gauth在Google Play上下载量超79万次,并保持着高访问量。过去一年,字节旗下子公司和团队面向海外陆续推出了7款基于AI的应用产品,涉及AI对话、AI社交、AI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全球化布局上更进一步。

先在海外市场进行测试,再回到国内进行深入推广,似乎成为字节在AI赛道的应用策略。最典型的例子便是,2023年12月,字节面向海外发布AI Bot搭建平台Coze,几个月后,面向国内正式上线“扣子”。有媒体报道称,字节打算复刻曾经的辉煌,在出海应用层再造一个AI时代的“TikTok”。

值得一提的是,字节名下的AI应用黑马,可不止Gauth。除了应用层,各种文生图、文生视频模型框架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后台回复“字节”可领取完整工具文档)

那么,字节为何致力于做全球化的AI产品?对于创业者来说,2024年AI出海还有什么新机会?“头号AI玩家”梳理了字节海外AI产品及功能,希望对创作者有所帮助的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

月访问量持续上涨,AI应用墙内开花墙外香
拥有TikTok成功经验的字节,在AI应用出海上,也比其他企业领先得多。
结合第三方平台数据和下载量来看,字节旗下不少AI应用在Google Play(海外应用下载市场)上都有不错的成绩,并占据不同细分赛道。

从AI对话助手到角色扮演互动,字节在AI应用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押注.

  1. AnyDoor(原BagelBell)
    AnyDoor是字节推出的AI剧情互动平台,目前仅面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菲律宾四个国家上线了应用端。

玩法和“猫箱”相似,用户可以通过AI身份图、角色介绍和故事概要,选择跟不同的AI角色进行互动,并解锁不同的剧情。
其中的AI故事大多为恋爱题材,少部分涉及校园、霸总、悬疑等类别。另外,用户还可以在线定制AI剧本和角色,AI会自动分析并设定不同的剧情内容、开场白和结局。

我们尝试了一下AnyDoor在线版,体验下来,有点像和多个AI玩剧本杀,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目标,一步步达成后才能继续推进剧情.
前有AI小说创作神器MidReal,后有剧情互动平台AnyDoor,海外互动小说赛道是不少泛娱乐出海的首选,而AI技术的加持,也让AnyDoor获得了不少用户留存.

  1. AI对话机器人Cici

Cici,“豆包”的孪生姐妹,是字节面向海外推出的豆包同款,唯一不同的是Cici基于GPT大模型,豆包则是字节自研的豆包大模型(此前名为“云雀大模型”).
Cici还根据细分场景上线了不同功能的聊天机器人,比如AI绘画生成、编程助手、塔罗牌等.

实测下来,Cici能够在几秒内回答我们的提问,但语音听上去只是一个中规中矩的AI聊天机器人。
可以说,在海外竞争激烈的AI ChatBot市场里,很难脱颖而出.
比如,我们同样提出了“说情话”的需求,Cici的声音有点像AI口语陪练员,而豆包的情感表达明显更丰富.

不过,据此前SimilarWeb数据显示,Cici在上线不久后,曾在阿根廷和秘鲁的应用下载榜中排名第一,迅速占领了AI聊天新兴市场…

完整内容请查看原文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官宣!马斯克的xAI获60亿美元融资,估值240亿美元

5月27日晚,马斯克旗下的大模型平台xAI在官网宣布获得60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240亿美元。本次主要投资者包括Valor Equity Partners、红杉资本、国王控股、沙特王子-Bin Talal、Vy Capital等。


这也是大模型赛道史上最高单笔融资之一,超过Anthropic在2023年9月12日获得的40亿融资和10月28日获得的20亿美元融资,以及Inflection AI在2023年6月30日获得的13亿美元融资,融资总额仅次于OpenAI、Anthropic。
xAI仅创立10个月便能拿到如此高的融资,一方面得益于马斯克在全球的强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大模型赛道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开始进入拼资源、拼价格的白刃阶段。
对于本次融资,马斯克表示,xAI在投资前估值是18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60亿美元。其估值也超过了Anthropic的180亿美元和Scale AI的130亿美元,仅次于OpenAI的860亿美元估值。
有意思的是,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在IPO之前估值大约只有17亿美元融资,这也是他在很短时间内创造的商业价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马斯克还表示,未来几周会有更多的消息公布。不少人猜测,最近刚从OpenAI离职的首席科学家兼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可能会加入xAI。
作为曾经一起创立OpenAI的战友,马斯克对Ilya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才是OpenAI的灵魂人物之一,也是ChatGPT等一系列生成式AI产品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AI安全领域是泰斗级人物。
同时马斯克宣布xAI为实现AGI开始招兵,但需要最大限度的追求真理,有理解宇宙的使命想法。
但很快遭到了图灵奖获得者、Meta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的嘲讽,他表示,“你马斯克去年还因为OpenAI的产品不安全,进步太快而签署了一封上千名人的暂停大模型公开信,转头自己就融了一大笔钱搞的这么欢快了啊。”
但不少人说Yann这是酸上了,看着自己搞了一辈子AI还没马斯克10个月闹的动静大,属实破防了。
此外,前几天马斯克还宣布了一件事情,xAI会与英伟达、甲骨文一起合作,开发一台有10万块GPU的超级计算机,用于大模型的预训练、推理等,全面对标OpenAI和微软打造的“星际之门”。
并且表示会在明年秋天之前投入使用,如今资金已到位应该是没啥大问题了。
马斯克作为OpenAI主要联合创始人之一,曾在2015年—2018年担任董事,因为发展理念不同离开了OpenAI。
2019年,OpenAI获得微软投入的10亿美元融资,在产品研发获得了质的飞跃,为以后的ChatGPT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马斯克眼看着当年自己联合创立的OpenAI火遍全球,为了报当年“一箭之仇”,在2023年7月13日成立了xAI。其核心初创成员来自OpenAI、谷歌DeepMind、微软研究院、特斯拉等知名企业。
产品方面,xAI在今年3月17日,开源了一个类ChatGPT的314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架构的大模型Grok-1,可生成文本、代码、总结内容等。
在4月12日,xAI又展示了一个具备视觉理解能力的多模态模型Grok-1.5 Vision,主要对标的就是OpenAI的GPT-4V可进行数据解读、转换等。
根据x.ai公布的测试数据显示,Grok-1.5 V的真实世界理解能力超过了GPT-4V、Claude 3 Opus 、Gemini Pro 1.5等知名多模态模型。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